![]()
|
SUCCESS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工業貿易署(工貿署)的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英文簡稱 SUCCESS) 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營商資訊和諮詢服務。
我們的網站:https://www.success.tid.gov.hk/tc_landing.html 我們的電郵:success@tid.gov.hk 我們的客戶服務熱線:(852)2398 5133 (熱線及櫃台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45至中午12:30及下午1:30至5:45,公眾假期除外) ![]() 中小企服務中心「四合一」綜合服務
為了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以及加深中小企業對各項資助計劃和支援措施的認知,工貿署已於2019年10月整合了四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即工貿署轄下的「SUCCESS」、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的「中小企服務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的「中小企一站通」和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的「TecONE」,推出「四合一」的綜合服務,企業可在任何一個中心取得一般營商資訊、資助計劃資訊與諮詢服務等。此外,工貿署亦設立了一個名為「中小企連線」的網站,讓中小企業能在單一網上平台上獲取由四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各政府部門提供的資訊和支援服務。
「中小企連線」的「政府資助計劃」
政府推出超過40個資助計劃去推廣和支援香港各行業及企業的發展。每個資助計劃均有不同的涵蓋範圍、資助額及申請要求。「中小企連線」的「政府資助計劃」網頁提供此40多個政府資助計劃的資料,包括概述及有用的超連結。網頁的搜尋工具支援多重篩選搜尋結果,方便企業尋找合適的資助計劃。
最新消息
SUCCESS支持的活動一. 共建安全網絡2024「全城攜守 網安在手」研討會暨電車車身設計比賽頒獎典禮(2024年9月7日於荃灣愉景新城L1中庭舉行)此活動由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辦)、香港警務處與香港網絡安全事故協調中心聯合主辦,SUCCESS是支持機構之一。是次活動的研討會將探討如何避免墮入常見的網絡陷阱,以提升市民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日舉行的頒獎典禮則會頒發獎項給電車車身設計比賽的得獎者,以表彰他們積極參與推廣網絡安全及其優秀的作品。(此活動以粵語進行) ![]() 二. 品牌「智」勝研討會2024:鍛造香港「新質品牌力」(2024年9月30日於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舉行)此研討會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工貿署、香港品牌發展局、貿發局合辦,SUCCESS是支持機構之一。是次研討會將協助本地企業更了解如何以「品牌+新質生產力」的思維革新和強化品牌經營的策略和實踐,以推動香港品牌邁向高品質發展。(此研討會以粵語進行) ![]() 知識產權署:知識產權培訓課程「IP105專利基礎課程」、「IP202專利商品化和技術轉移管理及策略」及「IP301 知識產權利得稅的影響和稅務規劃」
(IP105:2024年9月26日於灣仔職業訓練局大樓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IP202:2024年10月8日及15日於灣仔職業訓練局大樓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IP301:2024年10月31日於灣仔職業訓練局大樓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此三個知識產權培訓由知識產權署提供,現正接受報名。 「IP105專利基礎課程」旨在讓參加者掌握專利的基本概念,包括專利的保護制度,專利申請的方法和流程,以及專利信息在研究和商業的應用。(課程以粵語進行,輔以英語詞彙) 「IP202專利商品化和技術轉移管理及策略」課程旨在介紹專利估值、專利商品化的常見模式以及技術轉移的關鍵問題,有助參加者為其企業制訂合適的專利商品化與技術轉移策略。(課程以粵語及英語進行,不設即時傳譯服務) 「IP301知識產權利得稅的影響和稅務規劃」課程旨在全面介紹香港的利得稅制度、「專利盒」稅務優惠政策和「原授專利」制度,使學員掌握香港稅務環境下知識產權收入的稅務影響和規劃策略的知識。(課程以粵語進行,輔以英語詞彙) 有興趣參加者可先填妥網上表格,免費成爲「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升級版)」成員,以優先報讀培訓課程並獲豁免課程費用。完成相應培訓課程者可獲發修習證書乙張。 締造家庭友善工作間
僱主推行以僱員為本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有助紓緩僱員兼顧工作和照顧家庭的壓力。僱員能全心投入工作,工作表現和生產力自然會提升,亦有助加強企業競爭力,達致勞資雙贏。締造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不單為企業建立正面形象,有助激勵員工士氣、提升他們對企業的向心力,還能幫助企業吸引及挽留人才,減低在招聘和培訓方面的支岀。
想了解更多家庭友善工作間的資訊,請參閱上載至勞工處網頁的刊物: ![]() ![]() 房屋局和房委會推出「幸福設計」指引
房屋局和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2024年9月2日公布,推出以居民為本的「幸福設計」指引,作為日後新建公營房屋及現有屋邨翻新的參考和設計依據。
指引一共八冊,涵蓋八大幸福概念,包括「活力健康」、「綠色生活」、「樂齡安居」、「跨代共融」、「家社互聯」、「城市連結」、「增值上流」和「地方形象」,以及一本空間指南。指引詳細解釋了八個幸福概念及衍生而成的超過50個幸福策略及170多個設計建議,讓房屋署不同專業的同事,日後設計公營房屋時能融匯、實踐和繼續優化這些設計要素。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傳媒簡報會上介紹了指引的概要,並分享了指引的編寫過程及成果。她指,「幸福設計」指引統整了房委會過往50年寶貴且成功的建造和管理經驗,亦透過與跨專業顧問團隊(建築、規劃、園境、管理、護理及社工等)合作,當中更不乏年輕代表,全面蒐集各界別的意見和創意。此外,團隊更走訪了26條屋邨(包括25個公共屋邨和一個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透過小組活動、工作坊及深入訪談等,聆聽超過3 000名居民的第一身意見作參考。指引的概要可瀏覽housingwellbeing.hk/design-guide/。 簡報會展出多個空間例子模型,模擬指引的實際應用。例如在「幸福小聚」模型中,升降機內設斜櫈,方便居民靠着休息;信箱旁加設扶手及掛鉤,讓居民取信時暫掛重物;大廈大堂設不同高度的座椅及扶手等,體現「樂齡安居」、「家社互聯」;在「康健共樂空間」模型中,指引建議善用屋邨範圍,增設緩跑徑、健身設施、遊樂場、草地;以及因應居民需要可靈活擺放的座椅等,打造「健康活力」、「跨代共融」、「家社互聯」的綠色生活空間;而在「流動服務區」模型中,指引加強了流動服務車(如醫療車、流動圖書館)的配套,例如停靠位置附近設置社交座椅、充電、康體共樂設施等,方便居民等候服務時使用。 何永賢總結時表示,行政長官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設立「幸福設計」指引,由她主持專責小組,與房屋署共同制訂。這是一份有溫度的指引,設計樸實但用心、暖心。此外,房屋署亦把握時間和善用恆常資源,於2023/24年度在10條屋邨進行外牆粉飾及小型改善工程,及在20條屋邨完成園境種植美化工作。她期望,公營房屋成為社會實踐幸福設計的起步點,將幸福概念逐漸推廣到其他的項目,甚至未來的小區設計,為大家建立更多的幸福社區。 為推廣指引中的幸福設計概念及增強社區的凝聚力,房屋局和房委會將於2024年9月7至15日舉行「共築幸福・屋邨節」,活動包括屋邨文化單車導賞、社區藝術創作及專題研討會等,部分活動更是青年人與非政府機構合辦。至目前為止,已有三個內地城市和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人士報名參與專題研討會和其他活動;整套「幸福設計」指引亦會於9月12日的專題研討會中發布。 「共築幸福・屋邨節」部分亮點活動如下,各項活動詳情可瀏覽housingwellbeing.hk/estate-festival/。(註)
註:部分活動名額有限,需預先登記。專題研討會只供獲邀人士出席。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9/02/P2024090100611.htm?fontSize=1。 2025年農曆新年煙花匯演接受贊助申請(截止日期:2024年9月20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現邀請有意贊助2025年農曆新年煙花匯演的機構,於2024年9月20日(星期五)或以前遞交申請。
農曆新年煙花匯演將於2025年1月30日(星期四)舉行。 有興趣贊助農曆新年煙花匯演的機構,可將申請書遞交煙花審核小組秘書處(地址:香港灣仔愛群道十八號伊利沙伯體育館八樓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節目辦事處)。 如需要更多資料,可致電2591 1207查詢。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9/02/P2024090200311.htm?fontSize=1。 職業安全及健康訓練課程現接受報名
勞工處職業安全及健康訓練中心將於2024年10月至12月舉辦多項職業安全及健康訓練課程,以加強在職人士的職業安全健康意識,及對職業安全法例的法定要求和標準的認識。
訓練課程涵蓋的範圍廣泛,包括:
僱主如欲安排其僱員就讀訓練課程,可登入申請網站(www.oshtc.labour.gov.hk/wpas/?lang=zh)或掃瞄二維碼(見附件),以了解課程內容及進行網上報名。有興趣的僱員亦可自行透過上述途徑報讀課程,查詢可致電2940 7057。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9/02/P2024083000312.htm。 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接受新一輪申請(截止日期:2024年11月30日)
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下的主計劃於2024年9月1日邀請新一輪撥款申請,歡迎專業團體、工商組織及研究院所等非分配利潤機構提交建議項目。
為數二億元的支援計劃旨在資助由業界主導的非牟利項目,以加強本港專業服務行業與境外同業的交流和合作、推動相關宣傳活動,以及提高本港專業服務水平和對外競爭力。 支援計劃下主計劃每個獲批項目的最高資助額為三百萬元或合資格項目成本總額的百分之九十,以較低者為準。主計劃涵蓋的專業服務行業眾多,包括會計、法律及爭議解決、建築、工程、醫療、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以及技術測試及分析等服務。無論是只涉及個別專業服務或跨界別專業服務的項目,均可申請資助。一般而言,推行項目的直接開支均可獲得資助,例如人手開支、活動場地及布置費用、製作及推廣費用、相關項目工作人員及積極參加者在香港以外的交通及住宿費用等。主計劃亦會資助香港境外舉行並為期較長的專業實習/見習計劃,參加人士的交通費和住宿費亦可獲資助。 截至2024年8月初,已有近一百一十個不同項目獲得主計劃資助,當中包括在香港及香港以外地方舉辦的項目。這些項目包括提升本地專業人士水平的能力提升項目,例如培訓課程、工作坊及考察團;展示本港專業服務行業優勢的外展及推廣活動,例如路演、推介會及參加外地展覽;加強本港專業人士與境外相類行業互動聯繫的交流活動,例如外訪活動及本地舉辦的國際會議和專題講座;對香港專業服務具潛力的境外市場進行調查,以至為專業人士制訂良好做法指引和手冊等。有關主計劃的細節及已獲資助項目的詳情,可瀏覽www.pass.gov.hk/main/tc/home。 此外,政府已在支援計劃下預留五千萬元,成立專業人士參與活動津貼計劃(津貼計劃),資助香港主要專業團體在疫情穩定後參與由政府(例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和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相關活動,以加強向內地城市(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海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津貼計劃的細節和最新合資格活動名單載於www.pass.gov.hk/psp/tc。來自支援計劃下合資格專業行業的香港專業人士可善用津貼計劃的資助參與相關活動。 主計劃和津貼計劃全年接受項目及活動建議申請,並按季度進行批核。新一輪申請截止日期為2024年11月30日。政府於2024年9月會為有意向支援計劃申請資助的機構舉辦簡介會。如欲登記參加簡介會或有其他查詢,請聯絡支援計劃秘書處(電話:3655 5418或電郵:pass@cedb.gov.hk)。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9/01/P2024090100197.htm。 香港海關擴展自由貿易協定中轉貨物便利計劃
香港海關由2024年9月1日起將自由貿易協定中轉貨物便利計劃(「中轉易」)擴展至由內地經香港中轉往越南及尼加拉瓜的貨物,以及由塞爾維亞經香港中轉往內地的貨物。
「中轉易」的服務範圍原涵蓋內地與其貿易夥伴所簽訂的二十項貿易協定下涉及六十八個經濟體經香港中轉北行至內地的貨物,以及七項貿易協定下由內地經香港中轉南行往台灣、韓國、新加坡和澳洲的貨物。 計劃擴展後,本地貿易商2024年9月1日起可為內地經香港中轉至越南及尼加拉瓜的貨物,以及由塞爾維亞經香港中轉往內地的貨物向香港海關申請中轉確認書,以享有《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國─尼加拉瓜自由貿易協定》和《中國─塞爾維亞自由貿易協定》下提供的關稅優惠。 香港海關會積極擴展「中轉易」的服務範圍,便利更多經香港中轉的貨物可享有相關貿易協定下提供的關稅優惠,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鞏固香港作為貨運物流樞紐的領先地位。 香港海關自2015年12月20日推行「中轉易」,為貿易商提供海關監管服務及簽發證明貨物中轉香港期間未再加工的中轉確認書。有關申請手續,可瀏覽www.customs.gov.hk/tc/service-enforcement-information/trade-facilitation/fta/procedure/index.html。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9/01/P2024083000305.htm。 「公德地盤嘉許計劃」表揚建造業安全典範
由發展局和建造業議會合辦的「建造業安全周2024」壓軸活動——第30屆「公德地盤嘉許計劃」頒獎典禮於2024年8月30日舉行,表揚多個安全表現卓越的建造業承建商、工地監督團隊、項目領導、前線工地監工和工友。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在典禮致辭時表示,今屆參與公德地盤嘉許計劃的建築工地共有417個,創歷年新高,反映業界重視工地安全。 劉俊傑呼籲業界培養良好的工地安全文化,強化「工地安全,人人有責,各司其職」的意識,共同負起責任,確保每位工地人員都能在安全的環境工作。 此外,他鼓勵業界積極利用創新科技提升工地安全管理,繼續支持安裝「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及參與由發展局與建造業議會推出的「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計劃。計劃於2024年5月推出,目標是2024年內有500個工地獲發標籤,而至今已有接近150個工地獲頒標籤牌匾。此外,在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私人工程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的基礎上,基金的合資格申請者已擴展至本地流動機械和塔式起重機的租賃公司,在源頭資助這些租賃公司安裝系統,藉此加快推動業界更廣泛使用系統。申請細則已上載基金網頁(www.citf.cic.hk)供參考。 一同主禮的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強調,工程團隊每位成員都在工地安全上擔當重要角色,以共建工地安全文化為目標。他亦鼓勵業界要積極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進一步提升工地安全水平及建造業安全文化。 今屆嘉許計劃共頒發獎項予66個工地及19名前線人員(包括最佳模範工友、模範前線工地監工、模範分包商前線工地監工及模範項目領導),得獎名單已載於「建造業安全周」網頁(www.safetyweek.hk)。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30/P2024083000479.htm。 政府就啟德及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邀請提交意向書
運輸及物流局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路政署於2024年8月29日分別就啟德及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邀請相關系統的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以收集市場意見。
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說:「自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啟德及東九龍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後,政府積極展開項目的籌備工作,並於今年(2024年)年中批出顧問合約,全力推進這兩個項目的勘查和設計。考慮到這是香港首次引入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我們期望透過是次邀請提交意向書,進一步掌握市場對建造及營運這兩個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意向及能力,以及收集他們就不同範疇的意見,包括將來擴展系統走線的可行性和加快系統投入營運的措施。」 「政府一直以『政策創新』及『方法創新』的思維推展這兩個項目,讓市民可早日受惠。就啟德項目而言,我們會採用創新的推展方式,包括提前招標並將部分法定程序安排與詳細設計階段同步進行,以爭取進一步提前於明年(2025年)招標,以期於2026年批出項目建造合約。東九龍項目方面,我們目標爭取於2026年招標,以期於2027年批出項目建造合約。此外,我們會繼續探討不同的採購模式,並參考從意向書所收集的意見,檢視在規劃、設計至建造各階段壓縮推展時間的可能,例如採用可供製造和裝配的設計、機電裝備合成法等,從而進一步縮短這兩個項目的整體推展時間表。」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3.5公里,擬設5個車站,採用高架專屬車道走廊(以高架橋/軌道系統等形式)設計,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強化區內商住發展、旅遊、文娛、康體及社區設施的連貫性,以及與現行鐵路網絡的連繫,服務該區約5萬的居住和就業人口以及旅客。 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擬設8個車站,為觀塘上坡地區提供便捷的接駁交通服務,便利市民前往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整體改善東九龍的交通,釋放發展潛力。走線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服務該些地區超過30萬的居住人口。系統主要在專屬高架道上運作,由馬游塘至油塘近藍田北的一段則建議以隧道形式運作,但亦會探討非隧道形式的可行性。 政府建議這兩個項目各自由單一機構負責系統的詳細設計、建造,以及約20至30年的合約期內的營運及維修保養,並在合約期結束時將處於良好運行狀態的系統移交政府。將來的營運商須以商業模式運作,並以公眾可接受的票價提供優質的公共交通服務。如有需要,政府會探討項目的資助方案,包括批出在擬建車廠用地的物業發展權。 發言人續說:「從意向書所收集的意見將有助我們對項目的技術範疇,包括系統特性、營運能力、維修保養要求等,有更確切的了解,並讓我們與市場探討合乎公眾利益而財務可行的推展模式,為日後敲定項目的技術細節、推展方式及財務安排作參考。我們鼓勵有興趣的供應商及營運商踴躍提交意向書。是次徵求意向書並非項目招標或採購過程的一部分。」 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路政署會分別就啟德及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向有興趣的公司舉行線上簡介會。有關啟德及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邀請提交意向書及簡介會的詳情,可分別參閱土木工程拓展署網頁(www.ktgts.hk)及路政署網頁(www.sgmts-ek.hk/eoi/)。 提交意向書的截止時間如下: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9/P2024082900406.htm。 金管局推出Ensemble項目沙盒促進代幣化應用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2024年8月28日舉行Ensemble項目沙盒(沙盒)啓動儀式,並宣布首階段試驗將涵蓋四大代幣化資產用例主題(見附件),標誌着金融業在代幣化技術的實際應用進程中邁出重要一步。
金管局已完成構建沙盒(註),旨在利用實驗型代幣化貨幣促進銀行同業結算,並集中研究代幣化資產交易。Ensemble項目架構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參與銀行已將其代幣化存款平台連接至沙盒,為日後開展跨行支付同步交收及貨銀兩訖結算的實驗做好準備。 在充分考量業界意向、市場發展趨勢及創新發展的潛在影響後,沙盒的首階段試驗將涵蓋傳統金融資產和現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並聚焦四大主題:固定收益和投資基金、流動性管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及貿易和供應鏈融資。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創新精神開拓新經濟領域,金管局會繼續積極與業界溝通,了解他們對代幣化發展的興趣,共同開發及識別有關代幣化的新主題及用例。 為支持香港代幣化資產市場的持續發展,建立一個適當的監管框架尤其重要。作為工作小組關鍵成員之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在制定監管架構以支持香港代幣化資產市場持續發展上,發揮着重要作用。此外,證監會將與金管局共同帶領資產管理行業相關的代幣化方案,以促進代幣化的廣泛應用,提升香港作為首要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在國際層面,金管局亦會探討與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在一個或多個代幣化主題上的合作機會,並與央行數碼貨幣(CBDC)專家小組成員合作,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推動沙盒的發展。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推出Ensemble項目沙盒測試代幣化用例,標誌着金管局和業界在探索應用代幣化技術於實際業務場景上邁出重要一步。Ensemble項目今年(2024年)3月推出以來,業界就開拓創新解決方案以重塑數碼金融領域反應積極。金管局期待未來與證監會、其他央行機構、學術界及各相關行業參與者合作,進一步推動香港代幣化市場的創新發展。」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今天(2024年8月28日)推出的沙盒印證了創新和監管互相結合能為我們的金融市場開闢新道路。作為香港金融市場的兩大構建者,證監會和金管局有着相同的願景,並致力通過創新的市場基礎設施引領香港的金融系統昂然步向未來。」 註:Ensemble項目旨在探索建基於區塊鏈平台的創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透過批發層面央行數碼貨幣(wCBDC),促進市場以代幣化貨幣進行無縫的銀行同業結算。通過沙盒試驗,金管局將驗證代幣化資產、代幣化存款和wCBDC之間的技術互通性,亦會讓業界參與者在實際業務場景中,對代幣化資產交易進行端對端測試。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8/P2024082800272.htm。 漁農自然護理署與香港漁民團體聯會就東龍洲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場開展商業模式養殖試驗項目簽訂合作備忘錄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於2024年8月26日與香港漁民團體聯會(漁聯)就東龍洲魚類養殖區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場開展商業模式養殖試驗項目簽訂合作備忘錄。
漁護署發言人說:「發展深海養殖是《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的其中一項重點措施。就此,本署將在東龍洲魚類養殖區的示範場開展商業模式養殖試驗項目。該以商業化、高增值和可持續的養殖模式運作的項目將使用現代化設備、試驗新型水產養殖技術,以及向本地漁民提供培訓等。」 養殖試驗項目為期18個月,漁聯將委託合適的本地養殖生產單位執行商業模式養殖試驗,同時邀請本地學術機構為項目顧問,負責收集和記錄項目的養殖和經濟數據,以及為本地漁民提供培訓並制定標準運作手冊。漁聯就試驗項目委託本地養殖生產單位時,須制定清晰和明確的遴選機制,確保遴選過程公平、公正和透明。 漁護署與漁聯將以協作模式合作,以促進行業組織發展和強化漁業組織的職能,與漁戶共享集約化的優勢,加強本地漁民在未來漁業發展中的角色。 漁護署2021年在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示範場,引領本港海產養殖業邁向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示範場採用半潛式桁架深水網箱設計,具有抗風、抗流、抗浪力強、耐用等優點,能在較佳水流的開放水域進行大規模養殖,配合現代化設備管理,如實時監控系統、實時水質監測系統、自動投餌系統,以及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系統等設備,提高本港海產養殖業的生產效能。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6/P2024082600230.htm。 「商業數據通」對接「授權數據交換閘」促進本港數字經濟發展
金管局與數字辦於2024年8月26日聯合公布,金管局「商業數據通」(註一)與政府「授權數據交換閘」(註二)之間的對接安排現已全面投入運作。參與試行的銀行通過兩個數據平台於2023年12月底建立的對接試行交易,使用率穩步上揚。隨着試行順利完成,該對接現已開放予所有「商業數據通」參與銀行。
作為「商業數據通」首個政府數據源,公司註冊處通過「授權數據交換閘」接入「商業數據通」。銀行透過「商業數據通」和「授權數據交換閘」連接公司註冊處(又稱「CR@CDI」),以直接獲取公司名稱、註冊辦事處地址和股本結構等公司資料,從而簡化開戶、偵測詐騙活動和「認識你的客戶」等業務流程。是次對接有助金融機構在獲得授權後,取得企業層面與業務運作有關的政府數據,支持金融服務業的數字化進程,同時促進香港數字經濟的整體發展,充分利用數據資源。 隨着銀行分階段陸續參與試行,金管局及數字辦會繼續探討未來提供額外企業營運數據的可能性,以協助銀行獲得更全面的公司查冊紀錄。 自「商業數據通」正式推出以來,截至2024年6月底,已促成超過27 000宗貸款申請和審查,估計涉及的信貸批核總額逾238億港元,成功改善中小企的貸款批核流程。為發揮「商業數據通」在企業層面以外的潛力,以及支持政府各項便利市民的數碼化措施,金管局會研究運用「商業數據通」與「授權數據交換閘」的連接,將「商業數據通」的應用拓展至個人層面的可行性。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有賴數字辦的支持,『商業數據通』和『授權數據交換閘』對接以來運作良好,體現金管局在數碼化進程中,致力滿足業界對政府數據的需求。善用兩個平台之間已建立的連接,金管局會邀請更多政府決策局及部門在獲得授權後與銀行分享數據。我們同心協力,定能為不同界別的中小企帶來莫大裨益,推動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表示:「數據是促進智慧城市和創科發展的重要元素,政府一直積極推行多方面的措施推動政府的數據開放共享。兩個數據分享平台的對接,是政府數據共享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銀行業界善用這個新措施,將可令其客戶享用更便捷的服務,有助業界開拓更多新機遇,共同為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出力。數字辦會在政府內部和不同界別積極推動落實以數據、市民和結果為本的數字政策,促進更多數據開放和共享,使用數字科技和數據推動數字政府服務推陳出新。我們會與金管局繼續積極聯繫各決策局及部門,籌劃與業界分享更多相關的政府數據,支持開發更多便民利商的政務服務。」 註一:金管局推出「商業數據通」,是以數據擁有人授權為本的金融數據基建,旨在便利金融機構從公私營數據提供方提取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商業數據,促進數據共享。 註二:政府構建「授權數據交換閘」,旨在促進政府內部的數據互聯互通。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6/P2024082600289.htm。 金管局和香港銀行公會成立聯合「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
金管局於2019年10月設立「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協調機制」),目的是為銀行業界提供溝通平台,以加強對中小企的支援。在2024年3月,協調機制進一步推出九項措施,包括銀行不會要求按時還款的按揭客戶提前還款,亦不會單純因為抵押品價值變化而調整客戶的信貸額度;即使個別個案需要調整額度,亦會給予客戶最少六個月的過渡期。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企獲取銀行融資,並協助它們持續發展和升級轉型。自推出九項支持中小企措施後的四個月,已經共有近14,000家中小企受惠,涉及信貸額度超過310億港元。金管局和香港銀行公會於2024年8月宣布共同成立一個聯合「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從個案及行業層面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包括設立機制處理個別中小企可能遇到融資困難的個案、商議合適的行業做法,以及加強金管局、銀行業及工商界的溝通,務求更加及時了解中小企的融資需求。
金管局網站於2024年4月22日推出了一站式中小企資訊平台(https://www.hkma.gov.hk/chi/key-functions/banking/banking-regulatory-and-supervisory-regime/supporting-smes/)。平台列出主要銀行的中小企貸款資訊,包括銀行為中小企解答查詢的服務專線,以及各銀行的信貸產品,包括貿易融資、抵押貸款和無抵押透支。平台可便利中小企「貨比三家」,就不同銀行的信貸產品作出比較及選擇,提升它們面向銀行的議價能力。金管局亦已推出中小企貸款專用電郵(smelending@hkma.gov.hk)及查詢熱線(2878 1199),收集和轉達中小企對銀行服務的意見。 金管局在監管過程中亦會繼續多方位留意銀行支持中小企的業務策略。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hkma.gov.hk/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4/08/20240823-3/。 特區政府於珠海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及「智方便」自助登記站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並與廣東省積極協作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數字辦於2024年8月23日公布於珠海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以方便身處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居民和企業無須親身到港便可申辦香港的政務服務。
由8月23日起,市民可前往珠海市民服務中心一號樓三樓綜合服務廳,使用「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以申辦多項香港政務服務。自助服務機於該服務中心的開放時間內供使用(即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中午12時及下午2時至6時,內地節假日除外)。詳情請參閱「跨境通辦」專題網站www.crossboundaryservices.gov.hk。 繼早前在廣州、深圳前海和福田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現時提供11個政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約70項政務服務,涵蓋企業和市民常用的服務範疇包括稅務、公司註冊、物業及車輛查詢與登記、個人證明文件及人才入境申請、福利及教育、醫療健康、出入境檢查及緊急求助,以及文化及旅遊。市民可通過自助服務機輸入資料、掃瞄文件和列印結果,一站式申辦各項政務服務。 上述地點亦同時設有「智方便」自助登記站,便利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市民直接辦理「智方便+」的登記或升級手續,以享受更便捷的網上政府服務。詳情及登記的準備事項請瀏覽「智方便」專題網站www.iamsmart.gov.hk/tc/reg.html。 數字辦發言人表示,衷心感謝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政務和數據局)的大力支持和珠海市民服務中心的全力配合,數字辦會繼續與廣東省政務和數據局商議,在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及「智方便」自助登記站,以滿足身處大灣區的居民和企業對香港政務服務的需求。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向各省政府提出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和全面部署,特區政府在2021年接受廣東省人民政府的邀請,共同開展大灣區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的工作,並在2023年11月與廣東省共同推出「跨境通辦」服務專區/專題網站,讓兩地企業和市民皆能享受簡易快捷的跨境服務,以促進大灣區政務服務和投資便利化,提升兩地企業和市民跨境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3/P2024082300270.htm。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合辦氣候會議加強亞洲和中東地區的可持續金融合作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管局)與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迪拜金管局)於2024年8月22日宣布將於2024年9月16日在香港合辦首屆聯合氣候金融會議(會議)。會議將於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香港金管局與迪拜金管局於2023年12月宣布成立合作夥伴關係,是次會議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旨在促進香港與迪拜在可持續金融範疇日漸深化的合作。 在邁向淨零轉型過程中,許多亞洲和中東地區均面對同樣的挑戰,包括如何減少對化石燃料的倚賴及轉型至可持續的增長模式。是次會議將聚焦轉型金融的機遇與挑戰,以帶動地區間的務實對話。 會議議程將包括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與迪拜金管局總裁莊思滔的爐邊談話,以及知名講者就有關淨零轉型願景、投資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專題討論。 氣候金融會議詳情請按此。 關於香港金管局 香港金管局是香港的中央銀行機構,其主要職能是:(i)在聯繫匯率制度的架構內維持貨幣穩定;(ii)促進金融體系(包括銀行體系)的穩定與健全;(iii)協助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包括維持及發展香港的金融基建;以及(iv)管理外匯基金。 關於迪拜金管局 迪拜金管局是迪拜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服務業的獨立監管機構,負責監管該金融自由區的金融服務行業。迪拜金管局的監管範圍包括資產管理、銀行和信貸服務、證券、集合投資基金、託管和信託服務、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伊斯蘭金融、保險、眾籌平台、貨幣服務、國際股票交易所和國際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所。除監管金融和附屬服務外,迪拜金管局也負責執行適用於迪拜國際金融中心受監管公司和指定非金融業務和職業的反洗錢和打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法例。更多相關資訊,請參閱迪拜金管局的網站。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8/22/P2024082100524.htm。 與企業資金流有關的支援措施因應中小企現金流壓力,SUCCESS編制了與企業資金流有關的支援措施的概要。 ![]() 中小企資援組
由生產力局營運的「中小企資援組」自2020年1月1日開始投入服務,提高中小企業對政府資助計劃的認知,以鼓勵他們能更好善用政府提供的支援。資援組會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資助計劃,並解答申請上的疑難。
政府已撥款一億元由2023年起五年逐步增強「中小企資援組」的服務。生產力局已於2023年10月起加強資援組的服務,包括到訪更多商會、工商大廈和共享工作空間及增加在社交媒體的宣傳,以加強推廣政府資助計劃,並同時提供更多一對一諮詢服務,以協助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資助,及聚焦於「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科技轉型、數碼化及網絡安全等領域,以提升中小企業的能力,協助他們利用新技術以增強競爭力。 有關「中小企資援組」詳情或查詢,請致電 / WhatsApp(只限文字訊息)2788 6868 或電郵至sme_reachout@hkpc.org或瀏覽https://smereachout.hkpc.org/zh。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
「BUD專項基金」-電商易已於2024年7月15日推出,讓企業靈活運用資助上限內最多100萬元推行電子商貿項目,進一步支援企業拓展內銷市場。有別於「BUD專項基金」的一般申請,電商易項目下各細項均不設個別資助上限,可為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支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