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顯示香港研發總開支持續增加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23年12月21日發表的《2022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報告,香港的本地研發總開支於2022年為301.38億元,較2021年的相應數字上升8%。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2022年上升至1.07%。
政府發言人表示:「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創科)中心,創科一直是政府的重點政策範疇。政府近年已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發展創科基建、推動科研、吸引及培養人才、支援初創等方面;而本屆政府自上任以來亦已推出一系列創科措施,進一步完善本地創科生態圈。香港的本地研發總開支以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2022年錄得理想增長,情況令人鼓舞。我們會繼續循《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的四大發展方向全速推動本港創科發展。」
發言人指,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動「新型工業化」、促進微電子研發及人工智能發展、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協同發展等。此外,政府已於2023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以推動「從一到 N」的科研成果轉化及商品化,首批申請結果將於2024年第一季公布。
發言人續說:「創科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亦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政府將致力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以實現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21/P2023122100385.htm?fontSize=1。
「銀行同業帳戶數據共享」先導計劃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2023年12月21日宣布「銀行同業帳戶數據共享」(IADS)先導計劃即將啓動。IADS旨在讓客戶按其意願,安全而高效地與其他銀行共享其銀行帳戶數據。
金管局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聯同香港銀行公會和銀行業界完成了IADS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銀行同業共享客戶的銀行帳戶數據,有助促進銀行業務數碼化,加強銀行風險管理,並提升客戶體驗。研究亦為IADS先導計劃建立了守則和標準,涵蓋零售、公司和中小企客戶,以促進銀行按客戶意願與同業共享數據。
IADS先導計劃將於2024年1月1日開展,共有28家銀行(見
附件)參與,涵蓋存款帳戶資訊(註)。預計銀行將逐步開發創新的銀行服務,例如簡化信貸申請流程、帳戶資訊綜覽和以數據為本的定制服務。在先導計劃期間,金管局將監察實施進度和市場發展,並進一步制定IADS將來可能的實施方式。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IADS先導計劃在銀行業邁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旅程中,標誌着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期望此計劃能讓客戶進一步釋放其銀行帳戶數據的潛力。銀行同業按客戶意願,安全共享帳戶數據,能助銀行和客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帶來創新的數碼服務和解決方案,使雙方都能受惠,亦為香港的數字經濟增添動力。」
註:存款帳戶資訊是指帳戶是否存在、狀態、結餘和交易資訊。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21/P2023122100242.htm?fontSize=1。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第三輪申請批出八個項目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秘書處於2023年12月21日表示,基金在第三輪申請中批出共八個項目,涉及金額約三千萬元。連同首輪及第二輪申請,基金至今已批出三十個項目,總資助額約一億三千萬元。
基金於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接受第三輪申請,共接獲八十份申請。是次獲批的八個科研項目涵蓋範疇包括推動新能源技術、節能綠建、轉廢為材,以及綠色運輸:
-
新能源技術:研發創新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槽,提高製氫效能並降低其成本,有助推動氫能的應用;研發結合海水化淡及電解製氫的系統及創新的薄膜技術,探討利用化淡後的海水製氫及回收製氫時產生的熱力進行海水化淡的可行性;研發一個以氨為動力的智能能源供應站,推動低碳能源的發展及應用。
-
節能綠建:利用紡織廢料研發建築外層物料,促進建築物節能。
-
轉廢為材:利用廢灰取代水泥用於填海工程的水泥土攪拌樁,有助減少廢灰棄置量及填海工程的碳排放;研發創新的油脂阻隔技術,減少餐飲服務業污水中的油脂,並將隔取的油脂轉化為能源;研發廚餘的氨氮預處理系統,有助提升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的運作效率,並推動廚餘轉化為能源。
-
綠色運輸:研發水性可充電電池,解決傳統電動車電池易燃問題,提升電動車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短訊發送人登記制」2023年12月28日實施以助打擊短訊詐騙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於2023年12月20日公布,「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登記制)將於2023年12月28日起,率先於電訊業實施,以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分,提防電話及短訊詐騙。
根據登記制,「已獲認證的發送人」會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予本地流動服務用戶。登記制會首先涵蓋電訊業,市民可透過通訊辦網站(
www.ofca.gov.hk/ssrs)查閱首批參與登記制的電訊服務供應商名單(見
附件)。
通訊辦發言人表示,通訊辦一直致力從電訊服務角度協助警方打擊電話及短訊詐騙,繼2022年9月初與警方及電訊業界成立了專責工作小組,共同研究和執行一系列可行的技術措施,登記制的推出將協助打擊騙徒冒充電訊服務供應商向手機用戶發出短訊。
發言人說:「登記制旨在讓市民識別已獲認證的短訊發送人,以打擊涉及冒充其他公司或機構身分發出短訊行騙。以首批將參與計劃的電訊服務業為例,只有根據登記制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電訊服務供應商,才可使用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
發言人續說,電訊網絡會攔截並非由「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發出但發送人名稱含「#」號的短訊。流動電訊服務用戶無須事先申請或安裝流動應用程式,又或在手機上做任何設定。登記制並不適用於可供接收者以發送人號碼直接回覆的短訊。
通訊辦提醒市民,在任何情況下,當收到陌生人發送的短訊時,都應提高警惕。絕不要向身分未經核實的短訊發送人披露任何個人、銀行戶口或信用卡資料、轉帳金錢或開啓短訊內的超連結,以免蒙受損失。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通訊辦會密切監察登記制的實施情況,並會繼續與其他行業及政府部門商討,鼓勵更多使用短訊與客戶進行溝通的行業參與登記制,以進一步擴展計劃,協助執法機關打擊詐騙活動。
通訊辦、警方及電訊商亦會繼續加強合作,透過不同渠道進行公眾教育和宣傳,務求將防騙信息更全面傳遞至所有市民,並提醒他們對所收到的來電及短訊時刻保持警覺。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20/P2023122000390.htm?fontSize=1。
政府公布「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詳情
政府於2023年12月19日公布「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詳情。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公布「新計劃」詳情的新聞簡報會上表示,政府在2023-24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公布引入「新計劃」,以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
許正宇說:「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其後在3月發表的《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中,把『新計劃』列為發展家族辦公室的八大政策措施之一,吸引資產擁有人在香港落戶,並透過調配和管理財富,發掘本港多元的投資機會。」
「『新計劃』將有助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界別的發展優勢,並為業界服務鏈的各個環節帶來更多商機和高質量就業機會。」
「新計劃」將接受18歲或以上合資格人士(包括外國國民、中國籍而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分的人士、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台灣華籍居民)的申請。申請人須證明在提出申請前的兩年絕對實益擁有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淨資產,並須投資最少3,000萬港元於獲許投資資產,包括投資最少2,700萬港元於獲許金融資產和非住宅房地產(見
附件),以及向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投入300萬港元。投資組合將由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及管理,向與香港有關連的公司/項目作出投資,以支持創新及科技行業和其他有助香港經濟長遠發展的重點行業。
獲批申請人可攜同其受養人(包括其配偶及其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的子女)來港,一般可獲准在港逗留不多於兩年,期滿後可申請延長逗留期限不多於三年,其後可在每個三年期屆滿時再申請延長逗留期限不多於三年。申請人及其受養人如在港連續通常居住不少於七年,可依法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如申請人未能符合該在港連續通常居住的規定,但連續符合新計劃的財務規定不少於七年,可申請在港無條件限制逗留。如申請獲批,申請人可自由處置其投資的資產。
《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提供機制以暫免外來人才在港購置住宅物業時需繳付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即「先免後徵」安排」)。政府將修訂法例,將「先免後徵」安排適用於「新計劃」的獲批申請人。
在「新計劃」下,投資推廣署負責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淨資產及投資要求,入境事務處則負責審批簽證/進入許可和延長逗留期限等申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4年年中正式推出「新計劃」和接受申請。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19/P2023121900405.htm?fontSize=1。
環保署就建議修訂《噪音管制條例》管制住宅裝修噪音諮詢公眾
第二期沙頭角開放計劃於2024年1月1日展開
第二期沙頭角開放計劃將於2024年1月1日展開,首階段容許每日最多1 000名旅客經網上申請禁區許可證後,進入除中英街以外的整個沙頭角遊覽,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沙頭角和鄰近外島的歷史文化和天然地貌,推廣文化生態旅遊。
每日的遊客名額包括700名旅行團旅客及300名個人旅客,旅行社或旅客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登入警務處網上服務申請平台(
www.es.police.gov.hk),免費申請電子旅遊禁區許可證,香港市民或訪港旅客皆可申請,於所申請日期的上午七時至晚上九時在沙頭角遊覽。申請需時三個工作天,一月的名額現正開放申請,及後每個月的首日開始接受下一個月全部日子的申請。旅客也可直接聯絡持牌旅行代理商報名參加遊覽沙頭角的旅行團,持牌旅行代理商會代辦相關申請手續。
第二期沙頭角開放計劃增設多個全新景點,包括中英街檢查站前的中英街花園,內設可眺望中英街的許願瞭望台以及模仿香港舊式火車站和一比一的火車頭。另有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頭角魚燈舞場景的魚燈廣場,遊人可置身色彩斑斕的魚燈裝置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其他特色景點包括仍保留昔日外觀的舊沙頭角消防局,不定期展出復刻百年前的手推消防車;描繪沙頭角傳統文化活動的順平「壁畫街」等,充滿該區獨特的歷史和文化。遊人亦可到沙頭角郵政局購買富沙頭角特色的明信片,並蓋上該郵局獨特的郵章,亦可遊覽全港最長的碼頭——沙頭角碼頭、香港僅存最大型廣州式騎樓群「新樓街」、法定古蹟協天宮等,並可品嘗沙頭角的傳統或特色美食,認識沙頭角不同面貌。
香港旅遊發展局特設專題網頁(
www.discoverhongkong.com/tc/explore/discover-sha-tau-kok.html),介紹沙頭角的「十大景點」、「十大美食」和「十大文化體驗」,帶領旅客和市民一同探尋沙頭角新體驗。
前往沙頭角的個人旅客必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進入沙頭角,不得駕車進入。旅客可乘搭以下交通工具︰
(一)於港鐵上水站或粉嶺站乘搭78S巴士(特快班次)或78K巴士;
(二)於港鐵上水站乘搭55K專線小巴,於總站下車;或
(三)在港鐵藍田站乘搭277A巴士。
部分上述巴士路線在特定時間服務,運輸署將發出交通通告公布公共運輸服務的詳情,巴士公司稍後亦會更新網頁以供乘客查閱。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18/P2023121500704.htm。
「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正式啓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於2023年12月15日主持「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聯盟)啟動儀式,與粵港兩地代表共同見證聯盟的成立,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
出席主禮的其他港方代表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及民青局常任秘書長林雪麗;粵方代表包括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李煥春及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
陳國基致辭時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非常重視青年發展,致力為青年打造施展才幹、實現夢想的舞台,並用好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切入點,推動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了加強凝聚內地與香港兩地的官方和民間力量,支持香港創業青年追夢、圓夢,香港特區政府提出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
成立聯盟是「粵港青年就業創業實習合作專班」的重點工作之一,由民青局、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作為牽頭單位,並獲得接近60個來自香港以至大灣區不同界別、具代表性的機構響應參與,包括政府和公營機構、創新創業基地、非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專上學院及科研單位、專業團體及創投基金。
陳國基續說:「聯盟將匯聚各成員機構的資源和網絡,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為創業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
聯盟的重點工作包括:
(一)舉辦多元化的活動,為創業青年提供更全面的實用資訊和支援服務,協助他們拓展人際、商業和投資者網路,提升競爭力;
(二)就大灣區不同城市和地區的營商環境和政策,向有關當局反映香港青年創業者的需要;
(三)促進相關持份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廣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及
(四)透過聯盟專頁,一站式發放支持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資訊,以及聯盟成員舉辦的相關活動。
啟動儀式後隨即舉行兩場座談交流環節,分別由聯盟成員代表分享他們對創業青年的支持,以及由獲民青局「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的四個香港青年創業團隊分享大灣區創業的實戰經驗。
有意或正在香港以至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青年朋友可瀏覽聯盟專頁(
www.weventure.gov.hk/tc/gba_alliance/),了解更多。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15/P2023121500676.htm?fontSize=1。
中國人民銀行將透過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及先行先試安排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及工業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網信辦)於2023年12月13日共同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大灣區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及先行先試安排,以促進及簡化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個人信息跨境流動到香港的安排。
按2023年6月創科及工業局與國家網信辦共同簽署的《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的協議框架,《大灣區標準合同》為首項推動大灣區個人信息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的便利措施,讓大灣區內地城市和香港兩地的個人及機構可以按自願原則及統一的範本訂立標準合同,規範合同雙方就個人信息保護的責任和義務。
《大灣區標準合同》將簡化涉及大灣區的九個內地城市(即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及肇慶市)和香港之間就內地個人信息跨境流動的合規安排,同時免除了內地數據跨境安全管理框架下就有關個人信息處理者跨境轉移個人信息的數量限制,以及簡化相關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的評估內容。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和廣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共同有序落實《大灣區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大灣區標準合同》便利措施惠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及香港各行各業;資科辦將於2023年12月開展《大灣區標準合同》先行先試安排,首階段會公開邀請對跨境服務需求較為殷切的銀行業、徵信業及醫療業機構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會適時檢討首階段先行先試安排,以期將便利措施進一步推展至其他界別。
創科及工業局發言人表示:「我們衷心感謝國家網信辦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的大力支持。《大灣區標準合同》為便民利企的措施,一方面有助降低企業個人信息跨境流動的合規成本,促進區內跨境服務的提供,另一方面推進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發言人續說:「《大灣區標準合同》屬於行政措施,並不影響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對條例的遵守情況作出監察及監管,香港個人資料的處理及出境會按自願原則並按照《私隱條例》受規管。」。
有關《大灣區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及先行先試安排的詳情,請參閱資科辦設立的專題網站(
www.ogcio.gov.hk/tc/our_work/business/cross-boundary_data_flow/index.html)。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13/P2023121300132.htm。
政府於2023年12月12日公布
《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的運輸基建發展提供規劃框架,宏觀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年及以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的策略性鐵路及主要幹道網絡。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政府的願景是通過『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針,以運輸基建驅動發展,構建一個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香港。《藍圖》以『驅動發展』、『加強連繫』和『提高效能』為目標,以滿足市民和旅客的出行需要及城市的發展需求,促進與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跨界融合,並和世界接軌。」
政府於2020年展開《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全盤並客觀地分析了全港主要運輸基建的供應和需求,舉辦公眾論壇和諮詢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以及在現有正在規劃、設計及施工的項目之上提出新建議,經梳理整合分析結果後構建成《藍圖》。
林世雄表示:「推展運輸基建項目涉及龐大公共資源,對社會、民生及經濟影響深遠。我們衷心感謝各界在整個《策略性研究》過程中,提出不少寶貴意見,讓我們集思廣益,持續優化香港的運輸基建網絡。未來,我們在陸續推展運輸基建項目時,會繼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以及推廣科技應用,採用最新工程技術,務求讓社會盡早享受更完善的鐵路系統和道路網絡帶來的便利。」
《藍圖》全文已上載至運輸及物流局網站(
www.tlb.gov.hk/tc/index.html)。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312/12/P2023121200391.htm?fontSiz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