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CCESS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工業貿易署(工貿署)的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英文簡稱 SUCCESS) 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營商資訊和諮詢服務。
我們的網站:https://www.success.tid.gov.hk/tc_landing.html 我們的電郵:success@tid.gov.hk 我們的客戶服務熱線:(852)2398 5133 (熱線及櫃台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45至中午12:30及下午1:30至5:45,公眾假期除外) ![]() 中小企服務中心「四合一」綜合服務
為了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以及加深中小企業對各項資助計劃和支援措施的認知,工貿署已於2019年10月整合了四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即工貿署轄下的「SUCCESS」、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的「中小企服務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的「中小企一站通」和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的「TecONE」,推出「四合一」的綜合服務,企業可在任何一個中心取得一般營商資訊、資助計劃資訊與諮詢服務等。此外,工貿署亦設立了一個名為「中小企連線」的網站,讓中小企業能在單一網上平台上獲取由四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及各政府部門提供的資訊和支援服務。
「中小企連線」的「政府資助計劃」
政府推出超過40個資助計劃去推廣和支援香港各行業及企業的發展。每個資助計劃均有不同的涵蓋範圍、資助額及申請要求。「中小企連線」的「政府資助計劃」網頁提供此40多個政府資助計劃的資料,包括概述及有用的超連結。網頁的搜尋工具支援多重篩選搜尋結果,方便企業尋找合適的資助計劃。
最新消息
「從品牌持份者的角度解構ESG」研討會(2024年7月8日於廠商會大廈舉行)此研討會由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和香港品牌發展局主辦,SUCCESS是支持機構之一。是次研討會將分享備受全球和國家關注的可持續發展議題,並從品牌持份者的角度解構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以協助企業從全視角的思維制定有效策略及提升ESG表現。(此研討會以粵語進行) ![]() 知識產權署:知識產權培訓課程「IP102 內地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及「IP201 生成式人工智能(AI) - 知識產權概念與法律考量」
(IP102:2024年7月10日於灣仔職業訓練局大樓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IP201:2024年7月19日於灣仔職業訓練局大樓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此兩個知識產權培訓課程由知識產權署提供,現正接受報名。 「IP102 內地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課程旨在介紹中國內地不同知識產權的註冊或申請方式、保護機制、管理策略及執法行動,讓參加者全面掌握內地的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知識。(課程以粵語進行,輔以英語詞彙) 「IP201 生成式人工智能(AI) - 知識產權概念與法律考量」課程旨在介紹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的知識產權,讓參加者理解知識產權的概念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潛在法律問題,從而增強他們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能力。(課程以粵語進行,輔以英語詞彙) 有興趣參加者可先填妥網上表格,免費成爲「知識產權管理人員計劃(升級版)」成員,以優先報讀培訓課程並獲豁免課程費用。完成相應培訓課程者可獲發修習證書乙張。 ![]() ![]() 香港與亞美尼亞簽訂稅務協定
香港於2024年6月24日(埃里溫時間)與亞美尼亞在埃里溫簽署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全面性協定),標誌着特區政府在拓展香港的全面性協定網絡方面,特別是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稅務管轄區簽署全面性協定的有關工作,繼續取得成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這份是香港簽訂的第50份全面性協定,是政府推動拓展香港稅收協定網絡工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將繼續與更多貿易及投資夥伴簽訂全面性協定,以促進香港與世界各地更緊密的經貿聯繫,提升香港作為商業及投資樞紐的吸引力,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經貿中心的地位。」 「這份全面性協定闡明香港與亞美尼亞雙方的徵稅權,有助投資者更有效評估其跨境經濟活動的潛在稅務負擔。我有信心全面性協定可鼓勵雙方業界進行商務或投資活動。」 按照香港與亞美尼亞的全面性協定,香港公司在亞美尼亞所繳付的稅項,不論直接或以扣除方式繳付,將可根據本港稅例抵免香港就同一筆收入所徵收的稅項,從而獲雙重課稅寬免。 此外,亞美尼亞向香港居民徵收股息的預扣稅稅率上限將定為0%或5%(視乎其控股的百分比而定),而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的預扣稅稅率上限則均為5%。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出席亞美尼亞主辦的第六屆「亞洲倡議」高級別會議期間,代表特區政府與亞美尼亞政府簽署全面性協定。代表亞美尼亞政府簽署的是該國財政部長Vahe Hovhannisyan。 這份全面性協定在雙方完成有關的批准程序後生效。就香港而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會根據《稅務條例》(第112章)就協定作出一項命令,有關命令會經立法會以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通過。 「亞洲倡議」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稅務透明化及有效交換資料全球論壇於2021年發起,旨在制定切合亞洲地區情況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區內落實稅務透明化標準,並促進區域合作。至今,香港和其他16個稅務管轄區已經加入「亞洲倡議」。 有關香港與亞美尼亞的全面性協定詳情載於稅務局網頁 (www.ird.gov.hk/chi/pdf/Agreement_Armenia_HongKong.pdf)。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4/P2024062400507.htm?fontSize=1。 銀行業支持中小企研討會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公會和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合辦的「銀行業支持中小企研討會」於2024年6月24日圓滿舉行。研討會的協辦機構包括工貿署附設的SUCCESS、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香港華商銀行公會、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香港信保局)和生產力局。研討會匯聚200位銀行業界和商會代表,以及中小企營運者(詳見附件一),踴躍交流銀行業支持中小企的措施及其提供的多元化服務。
自金管局於2024年3月28日聯同「銀行業中小企貸款協調機制」推出九項支持中小企措施以來,共有近7 000家中小企受惠,涉及信貸額度超過150億港元。是次研討會讓銀行業進一步了解中小企的需要,同時加強客戶對支持措施的認識。 三個專題小組討論的議題涵蓋銀行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包括金管局的「銀行同業帳戶數據共享」(IADS)計劃,協助中小企更容易和更快捷地獲取銀行融資,以及支持中小企業務升級轉型的方案。會上,中小企營運者亦有親身分享受惠於銀行協助「走出去」以及在不同地區拓展業務的成功案例(詳見附件二)。 金管局將繼續與銀行業和工商界保持緊密溝通和交流,支持中小企持續發展。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4/P2024062400468.htm?fontSize=1。 警務處推出「警察牌照易」流動應用程式
香港警務處警察牌照課(「牌照課」)於2024年6月24日推出「警察牌照易」流動應用程式,以簽發電子牌照及許可證,讓申請人可享進一步電子化服務的便利。
所有經牌照課處理的八種牌照及許可證均會通過「警察牌照易」應用程式發出,包括: (1) 槍械牌照; (2) 按摩院牌照; (3) 在公眾街道或道路奏玩樂器許可證; (4) 當押商牌照; (5) 臨時酒牌; (6) 舞獅/舞龍/舞麒麟許可證; (7) 保安人員許可證及 (8) 社團註冊。 自警務處於2022年推出「網上申請牌照服務」後,市民已可於網上申請上述牌照或許可證並進行網上支付,牌照/許可證持有人現時更可透過「警察牌照易」隨時查閱獲批核的牌照或許可證,該應用程式亦設有提示功能,會適時提醒用戶續領牌照或許可證。 此外,「警察牌照易」推出後,警方仍會繼續簽發紙本牌照及許可證,讓牌照及許可證持有人可選擇保留紙本文件。電子及紙本牌照/許可證上所載列的資料相同,並均附有二維碼。巿民可出示電子或紙本牌照/許可證供執法人員檢查。 「警察牌照易」支援iOS及Android作業系統,市民可於蘋果App Store、Google Play及華為應用程式市場下載使用。如欲了解更多有關「警察牌照易」的資料,可瀏覽牌照課網頁(www.police.gov.hk/licensing)。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4/P2024062400364.htm?fontSize=1。 教育局分階段推出電子學校註冊證明書
教育局於2024年6月24日公布,由2024年7月1日起,新發出的學校註冊證明書和臨時學校註冊證明書將全面採用備有「認證易」及數碼簽署的電子版本,以取代現有的人手簽署或蓋印的實體文本。教育局亦會分階段更新已發出的紙本證明書。
教育局發言人說:「新的電子學校註冊證明書配合政府提供更多電子公共服務的目標,進一步方便業界及巿民。學校註冊的申請一經批核,學校校監便可透過電郵收取電子學校註冊證明書(「便攜式文件格式」(pdf)),自行下載及列印,無須親身前往教育局辦事處領取證明書,方便快捷。」 電子和紙本學校註冊證明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載列相同資料,即註冊編號、學校名稱和地址、簽發日期、有效限期(如適用)和教育局負責人員的簽署。學校須展示電子註冊證明書的列印本,展示方式與紙本安排相同。 每張電子學校註冊證明書和臨時學校註冊證明書均印有「認證易」二維碼。市民可透過手機登入政府「認證易」網站(www.eproof.gov.hk),掃描電子證書上的二維碼,以查核該電子證書是否有效。 至於現時已持有紙本證明書的學校,教育局2024年9月起將分階段安排它們免費換領電子學校註冊證明書,學校屆時會收到教育局的信函通知換證。電子學校註冊證明書資訊及換證時間表載於教育局網頁(www.edb.gov.hk/tc/sch-admin/sch-registration/about-sch-registration/e_licensing.html)。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4/P2024062400299.htm。 《人對人直接促銷電話自願營運守則》優化措施
金管局歡迎香港銀行公會及存款公司公會(業界公會)於2024年6月21日推出新修訂的《人對人直接促銷電話自願營運守則》(《守則》)。
《守則》就電話促銷活動向認可機構提供指引,以促進良好的銀行經營手法。最新修訂設定每周撥打至同一電話號碼的人對人直接促銷電話(註一)的次數為不多於三次,從而提升公眾就電話營銷的體驗。除此以外,《守則》也就其他重要範疇向認可機構提供指引以保障公眾,例如進行電話促銷限於早上九時至晚上十時之間、明確向接電者告知來電者的身分及致電目的、如何處理取消接收促銷電話的要求、向接電者收集個人資料及其後會面安排的管控措施,以及投訴處理機制。 《守則》由業界公會聯合發布。優化《守則》由2024年6月21日起生效。金管局預期所有認可機構在《守則》所載之時限內盡快跟從優化指引要求。 註一:不包括「暖電話」,即大致上指認可機構能識別已有聯繫接電者的電話。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1/P2024062100457.htm?fontSize=1。 政府建議更新商船安全相關規例以符合國際標準
政府於2024年6月21日刊憲,建議在《商船(安全)條例》(第369章)(《安全條例》)下制定新的──《商船(安全)(載運工業人員船舶)規例》,以及修訂《安全條例》的附表,將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最新相關要求納入本地法例。
建議的修訂旨在為載運工業人員的船舶及人員自身提供安全標準,以及應對近海和能源行業海上作業的特定風險。 運輸及物流局發言人說:「作為國際海事界的主要成員,香港一直堅定支持海事安全,並不遺餘力地按照有關國際標準,保障從事海上作業的工業人員的安全。擬議的法例修訂展現我們在這方面的持續承擔。」 政府已就立法建議諮詢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以及海事處轄下的香港船隊運作諮詢委員會。委員均支持建議。 擬議法例修訂將於2024年6月26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1/P2024062100229.htm?fontSize=1。 醫療氣體作為藥劑製品的規管
衞生署於2024年6月17日表示,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管理局)已通過將醫療氣體作為《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條例》)(第138章)下的藥劑製品規管,有關規管將於2026年6月14日正式生效。
在2023年9月,管理局經考慮其他地區對醫療氣體的規管,以及本港現時情況後,同意醫療氣體應按《條例》規管為藥劑製品。為此,衞生署已於2023年11月進行公眾諮詢,以收集公眾和相關持份者的意見。 考慮到整體意見均支持規管醫療氣體,管理局在2024年6月14日的會議上,決定將醫療氣體納入《條例》下的藥劑製品規管,並給予業界兩年準備時間(即2024年6月14日至2026年6月13日)以取得相關牌照,以及註冊其產品。管理局亦已制定相關指南,詳情可參閱管理局網頁:www.ppbhk.org.hk/tc_chi/index.html 。 衞生署已陸續去信相關業界及持份者通知他們上述規管。新規管措施正式生效後,作為藥劑製品的醫療氣體必須先向管理局註冊,方可在本港巿場合法售賣或供應。此外,藥劑製品的經營商必須先取得管理局發出的相關牌照,方可製造及批發(包括進出口)藥劑製品,以及零售含毒藥的藥劑製品。根據《條例》,非法管有及銷售未經註冊的藥劑製品或處方藥物,以及無牌製造或批發藥劑製品,或零售含毒藥的藥劑製品,均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每項罪行最高可被判罰款100,000元及監禁兩年。 有關醫療氣體的規管的相關資訊,可參考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網頁(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pharmaceutical_trade/medical_gases_regulation.html)。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7/P2024061700540.htm。 政府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政府於2024年6月17日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氫能策略》)。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於6月17日公布《氫能策略》時說:「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全球正努力淘汰化石燃料並加速能源轉型。其中,氫能被視為具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世界各國正全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氫能產業發展上,國家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並已明確將氫能定位成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抓住氫能發展機遇,可以幫助香港邁向碳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維持國際競爭力。」 為了準備迎接氫能發展機遇,政府在2022年成立由十多個政策局及專業部門組成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為啓動本地氫能應用拆牆鬆綁。工作小組已協助制定了在香港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並且原則上同意了14個試驗項目,包括跨境運氫、供氫設施、交通、工地及偏遠地區應用等,陸續開展。 在檢視了各項考量因素後,政府制定《氫能策略》針對「確保安全」、「合適技術 」、「基礎設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訓」,以及「社會接受」等六大方面的技術挑戰,和香港的獨特情況,提出按照「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以及「審慎推進」四大策略,穩慎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讓香港把握氫能在世界不同地方,尤其是國家近年不斷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和經濟機遇,也拓展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乃至全球的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新質生產力。 按照《氫能策略》,政府將會在2025年上半年,提交修訂法例建議,為規管用作或擬用作燃料的氫氣的生產、儲存、運送、供應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礎,並在2027年或之前,擬備對接國際的氫能標準認證模式。政府亦會推動區域合作、境外投資、共同開發或輸入氫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並協助氫能源產業於「一帶一路」地區的發展;以及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者」的優勢,聯同投資推廣署及有關政策局和部門,向海外及內地潛在企業和人才推廣透過香港發展氫能的商機。 落實《氫能策略》方面,政府會擴大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職能,除了就未來試驗項目作出審視及批准外,更會統籌制定和持續優化氫能應用的相關技術標準及指引;為各項氫能使用的廣泛應用及商業化路徑提供建議;就氫能應用在本地的基建發展及人才培訓作出支援;協助氫能應用普及化的推廣;以及定期檢視進展和更新《氫能策略》。 《氫能策略》全文已上載至環境及生態局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網站(cnsd.gov.hk/strategy-of-hydrogen-development-in-hong-kong_booklet_tc.pdf)。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7/P2024061700421.htm。 2024年7月1日起延長經港珠澳大橋進口香港鮮活食物的運作時間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發言人於2024年6月17日表示,由7月1日(星期一)起,延長經港珠澳大橋進口香港鮮活食物的運作時間,以進一步便利業界及鮮活食物的供應。
食安中心經與內地有關當局商討及徵詢業界意見後,定於7月1日起,把可以經港珠澳大橋進口鮮活食物到本港的每日運作時間,由現時的八小時延長至十六小時(即下午1時至翌日上午5時)。從內地經陸路運送冷藏和冰鮮家禽、肉類及野味、蛋類、奶類、鮮活水產食品、蔬菜和水果的車輛,可選擇於上述時段經港珠澳大橋進入本港,並接受食安中心人員抽查。 食安中心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檢查程序與文錦渡口岸檢查進口鮮活食物車輛大致相同,包括核對進口文件的資料及對鮮活食物進行實物檢查和採樣工作。 發言人強調,經文錦渡口岸運載鮮活食物及活生食用動物到港的通關時間及安排沒有改變。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7/P2024061700355.htm。 政府就北區沙嶺土地作創科及相關用途的發展徵求計劃意向書
《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北區沙嶺土地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及工業局)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於2024年6月17日就沙嶺土地創科及相關用途的發展徵求計劃意向書。
沙嶺位於北部都會區,鄰近羅湖地段。考慮到該土地位置,基礎設施規劃,附近的商業、交通和社區支援配套,以及業界對數字基礎設施的殷切需求等,政府初步認為可探討該片「熟地」(以及周邊潛在可發展土地)發展為數據中心和相關產業的數據園區用途的可行性。 提交計劃意向書截止時間為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中午12時。創科及工業局和資科辦將聯同發展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24年6月27日(星期四)就徵求計劃意向書舉行簡介會,歡迎有興趣的公司及業界組織報名出席,詳情已上載於相關網頁(www.ogcio.gov.hk/tc/our_work/business/data_centre/)。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7/P2024061700304.htm。 香港信保局延長「小營業額保單」保障及「網上微企業保單」85折保費優惠
香港信保局於2024年6月14日宣布,延長為「小營業額保單」保戶提供的免費 付貨前風險保障一年至2025年6月30日及「網上微企業保單」85折保費優惠兩年至2026年6月30日,以加強對香港出口商的風險保障及助其減輕成本,支持他們在環球經濟複雜多變的環境下,爭取商機。
「小營業額保單」專為每年營業額少於5,000萬港元的出口商而設,而每年營業額少於3,000萬港元的出口商,則可使用「網上微企業保單」。有意投保的出口商只需透過香港信保局的24小時網上平台「EC-Reach中小企信保網」便可申請。 香港信保局於1966年根據《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條例》(香港法例第1115章)成立,專責為香港出口商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保障他們因放帳給海外買家而面對未能收回款項的風險,使他們能安心拓展出口業務。香港信保局獲香港特區政府提供高達800億港元的保險業務負責額保證。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hkecic.com/cms/sites/default/files/announcements/2024-06/公告_香港信保局延長「小營業額保單」保障及「網上微企業保單」85折保費優惠.pdf。 粵港澳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深化應急管理救援合作
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4年6月14日在香港簽署《粵港澳應急管理合作暨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合作框架協議》(《合作框架協議》),加強粵港澳三地在應急管理救援的合作和交流。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徐加愛和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室務會成員向斌出席儀式。在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張虎、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見證下,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廳長王再華、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局長梁文昌代表三地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合作框架協議》旨在構建一個政府主導、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主體、以行動為核心的應急救援合作體系,加強三地應急救援能力,以應對影響粵港澳區域的事故災難及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粵港澳三地政府正共同制定覆蓋大灣區城市的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當中包括技術和知識交流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和應急動員協調機制,以促進三地應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整體提升,並實現應急救援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切實提升跨境救援效能。三地政府期望在2024年內設立粵港澳應急管理合作對接專班,並舉行首次專班會議,總結應急管理合作情況,引領粵港澳應急管理合作發展方針。 簽署儀式結束後,香港特區政府舉行歡迎晚宴,感謝中央和粵澳政府對粵港澳三地應急管理合作的堅實支持。 簽署儀式和晚宴在紀律部隊人員體育及康樂會舉行。參與簽署儀式的各個單位在6月15日到訪香港特區政府不同應急救援設施進行考察活動,增進專業交流,為未來合作打下更穩固基礎。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4/P2024061400699.htm。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推出「GoGBA行業系列」助業界了解灣區機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和貿發局於2024年6月14日舉辦「GoGBA會計界研討會」,為「GoGBA行業系列」揭開序幕。研討會得到香港會計師公會擔任策略夥伴,聚焦探討香港會計專業在大灣區的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在研討會致辭時說:「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資金自由進出、普通法制度、簡單低稅制和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監管制度等重要優勢。我們的營商環境世界一流,專業服務業享負盛名,是最能夠擔當內地和全球市場之間『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地方。」 陳潔玲續指,香港的會計業界和會計師無論在專業水平,以至規管標準均處世界前列位置,是支撐香港本地以至整個大灣區不同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當局緊密聯繫,爭取更多政策創新突破、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以便利區內金融要素更便捷流動,更好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亦將進一步帶動大灣區對會計專業服務的需求,大大擴闊會計專業的發展空間。 6月14日的研討會還邀得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的代表,介紹南沙和前海這兩個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的最新財稅優惠政策。多位會計業界的專才亦與研討會的參加者分享香港專業會計服務在大灣區拓展業務的策略與實務,協助他們更深入了解和掌握大灣區建設為業界帶來的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和貿發局推出全新的「GoGBA行業系列」,旨在以更多元化的形式,聚焦不同行業的需要,為相關界別的企業和專業人士提供更具體、更具針對性的資訊和支援,支持他們在大灣區不同城市拓展業務。除主題演講及討論外,研討會會場亦設小組諮詢工作坊和一對一諮詢服務,由專家解答有關會計業界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問題,並提供建議。7月下旬將舉辦會計行業系列的下一項活動「GoGBA會計界考察團」,屆時將安排參加者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訪問,實地了解內地會計行業的最新發展和政策措施,同時建立商脈、開拓市場。 有關大灣區更多資料,請瀏覽專題網頁www.bayarea.gov.hk,當中亦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資訊站」的內容(www.bayarea.gov.hk/gbais/index.html),方便公眾透過互聯網瀏覽。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4/P2024061400634.htm。 婦女自強基金接受2024至25年度第一輪申請至2024年7月15日
婦女自強基金由2024年6月14日起至7月15日接受本年度第一輪申請。基金為支援婦女兼顧就業和家庭、關注身心健康及釋放潛能的項目提供資助。
基金於2023年6月成立,旨在賦能婦女,使婦女不論年齡、職業和背景,都能在各自平台上盡展潛能,以促進本港婦女發展。 基金分為一般計劃及專題計劃。每項一年期及兩年期一般計劃的資助上限分別為40萬元及80萬元。基金已於本年度起將專題計劃下的粵港澳大灣區交流計劃恆常化。每項交流計劃為期一年,資助額上限為12萬元。 另外,基金在本年度增設一項全新的專題計劃,為婦女參與社區服務計劃。該計劃旨在鼓勵婦女們利用自身力量,參與籌劃和推行社區服務項目,促進關愛共融。每項社區服務計劃為期一年,資助上限為40萬元。 基金每年接受兩輪申請,申請指引及申請表格已上載至基金網站(www.wef.gov.hk)。有興趣的合資格婦女團體及非政府機構可遞交網上申請或紙本申請。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4/P2024061400348.htm。 特區政府於深圳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
行政長官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並與廣東省積極協作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創科及工業局於2024年6月14日公布於深圳兩個地點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以方便身處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居民和企業無須親身到港便可申辦香港的政務服務。
由6月14日起,市民可前往以下兩個位於深圳的服務中心使用「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以申辦多項香港政務服務:
繼2024年2月在廣州設置首部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現時提供11個政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超過60項政務服務,涵蓋企業和市民常用的服務範疇包括稅務、公司註冊、物業及車輛查詢與登記、個人證明文件及人才入境申請、福利及教育、醫療健康、出入境檢查及緊急求助,以及文化及旅遊。市民可通過自助服務機輸入資料、掃瞄文件和列印結果,一站式申辦各項政務服務。 「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下一階段將引入入侵偵測及持續重新認證技術,以進一步提升對自助服務機使用者的私隱保護。該項技術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並於2024年4月在第四十九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銅獎。 此外,上述兩個地點亦設有資科辦的「智方便」自助登記站,便利在內地工作及生活的香港市民辦理「智方便+」的登記或升級手續,以享受更便捷的網上服務。詳情及登記的準備事項請瀏覽「智方便」專題網站www.iamsmart.gov.hk/tc/reg.html。 創科及工業局發言人表示,衷心感謝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政務和數據局)的大力支持和上述兩個深圳服務中心的全力配合,創科及工業局會繼續與廣東省政務和數據局商議,在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置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以滿足身處大灣區的居民和企業對香港政務服務的需求。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向各省政府提出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和全面部署,特區政府在2021年接受廣東省人民政府的邀請,共同開展大灣區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的工作,並在2023年11月與廣東省共同推出「跨境通辦」服務專區/專題網站,讓兩地企業和市民皆能享受簡易快捷的跨境服務,以促進大灣區政務服務和投資便利化,提升兩地企業和市民跨境辦事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4/P2024061400350.htm。 《2024年〈2019年聯合國制裁(索馬里)規例〉(修訂)規例》刊憲
政府於2024年6月14日在憲報刊登《2024年〈2019年聯合國制裁(索馬里)規例〉(修訂)規例》(《修訂規例》),即日生效。
政府發言人說:「《修訂規例》修訂《2019年聯合國制裁(索馬里)規例》,以落實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安理會)第2713號及第2714號決議中關於索馬里的若干制裁決定。」 有關修訂主要關乎禁止向索馬里或向某些人士供應、售賣、移轉或載運武器、彈藥或軍事裝備;禁止向某些人士提供技術協助或訓練、財政援助或其他協助或援助;以及關於武器禁運、簡易爆炸裝置(簡爆裝置)組件禁令和提供簡爆裝置技術的若干豁免安排。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全面實施聯合國安理會施加的制裁。《修訂規例》旨在執行外交部的指示,以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聯合國會員國的國際義務。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4/P2024061400245.htm。 創意香港改組為文創產業發展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轄下的創意香港由2024年6月14日起,改組成為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以產業導向為原則,積極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文創處於6月24日舉行成立啓動禮,並宣布與三個內地主要文創品牌就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見證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邁向新篇。
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說:「《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將創意香港改組成文創處。文創處會發揮更主動和積極的角色,加強支援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的發展。」 楊潤雄補充:「文創處會設立新專組,主動為相關業界在香港以外物色機會,積極帶領業界組團到世界各地參展及演出,向外輸出香港文創產業,為業界拓展商機,並藉此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同時會繼續在業界發掘合適及具潛質的項目,推動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內容應用,加強對業界在內容流通方面的支援;加強促進創造和生產文化知識產權,推動文化知識產權交易,並發掘更多商機和商業化機會,以提升經濟效益。」 楊潤雄於啓動禮致辭時表示:「今日(6月24日)的啓動禮是香港文創產業發展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誌着文創處將負起新使命,在香港營造更好的環境,並以產業導向為原則,進一步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業界產業化發展,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讓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為了推動香港品牌與內地文創品牌的聯乘合作,文創處與內地三個重量級文創品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其中與國博(北京)文化發展產業有限公司就「國博衍藝」,以及與廣州鈦錸數科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就「故宮文創香港空間」的合作備忘錄,已於6月19日於北京簽署。除了這兩項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儀式在啓動禮上錄播外,更即場與長城文創(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就「長城文創」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旨在推進文創處與相關內地文創品牌在市場發展、推廣及交流方面的合作,以鼓勵香港品牌創作更多兼具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長城文化及香港特色的文創產品。 文創處將致力建立一個有利於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發展的生態圈,促進文化、藝術及創意業界的產業化發展。此外,文創處除了繼續提供各項支援計劃,亦會設立新專組,主動協助業界拓展海外市場,並加強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和生產,為業界開拓更多商機,並藉此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 創意香港於2009年6月成立,專責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改組後,文創處將為文化和創意業界提供一站式服務與支援,致力為香港營造有利的環境,促進藝術、文化及創意業界的產業化發展。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4/P2024061400262.htm及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24/P2024062400200.htm。 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法律合作恆常對接平台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於2024年6月13日於北京與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簽署《關於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法律合作恆常對接平台備忘錄》,設立恆常化、機制化的高層官方溝通機制,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大灣區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以及人才連接等工作。簽署活動前,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鄧修明會見了張國鈞副司長一行。
建立對接平台是《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的政策措施之一,亦是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中,加強內地與香港在溝通機制對接的重要舉措。 雙方就提升大灣區發展優勢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建立恆常對接以深化大灣區司法法律規則銜接,完善跨境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培訓的交流合作、定期組織相關人員交流互訪。 雙方在對接平台框架下,每年會召開最少一次高層聯席會議,計劃雙方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並共同籌劃工作計劃和進度表,定期互相通報。 張國鈞表示,恆常對接平台會使雙方推進大灣區的司法和法律實務及研究工作更緊密、更暢順,更好地發揮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並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共建「法治灣區」。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3/P2024061300541.htm。 香港海關關長何珮珊與國家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主任李魁文及澳門海關關長黃文忠於2024年6月12日在香港簽署《粵港澳海關通關資訊平台建設合作安排》,正式展開構建資訊平台的工作。 「粵港澳海關通關資訊平台」(資訊平台)是國家海關總署與香港海關於「智慧海關建設」合作安排下其中一個重要項目。資訊平台將透過互聯網及手機應用程式向公眾發布三地海關法規、公告、通關指南、執法案例等資訊,並為旅客及運輸業界提供一站式查詢服務,例如實時清關資訊,提升大灣區人流和物流的通關效率。三地海關將持續優化資訊平台的功能和擴充服務,推進大灣區內的互聯互通。 同日早上,國家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代表團到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站實地考察香港海關在旅客清關工作的運作情況,並於6月13日考察香港海關學院、昂船洲海關船隊基地及深圳灣口岸,了解有關人員訓練、貨物和旅客清關及海上執法的工作。 有關新聞公報,請參閱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12/P2024061200441.htm。 與企業資金流有關的支援措施因應中小企現金流壓力,SUCCESS編制了與企業資金流有關的支援措施的概要。 ![]() 中小企資援組
由生產力局營運的「中小企資援組」自2020年1月1日開始投入服務,提高中小企業對政府資助計劃的認知,以鼓勵他們能更好善用政府提供的支援。資援組會協助他們尋找合適的資助計劃,並解答申請上的疑難。
政府已撥款一億元由2023年起五年逐步增強「中小企資援組」的服務。生產力局已於2023年10月起加強資援組的服務,包括到訪更多商會、工商大廈和共享工作空間及增加在社交媒體的宣傳,以加強推廣政府資助計劃,並同時提供更多一對一諮詢服務,以協助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資助,及聚焦於「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科技轉型、數碼化及網絡安全等領域,以提升中小企業的能力,協助他們利用新技術以增強競爭力。 有關「中小企資援組」詳情或查詢,請致電 / WhatsApp(只限文字訊息)2788 6868 或電郵至sme_reachout@hkpc.org或瀏覽https://smereachout.hkpc.org/zh。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
隨著香港與巴林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BUD專項基金」的資助地域範圍亦自2024年3月3日起擴展至巴林,以進一步支援本地企業於該市場發展業務。「BUD專項基金」所涵蓋的經濟體數目從而增加至39個1。
1除了新增加的巴林外,「BUD專項基金」下涵蓋的其他38個經濟體包括內地、新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四國(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智利、澳門、東盟十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格魯吉亞、澳洲、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經濟聯盟、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科威特、墨西哥、荷蘭、瑞典、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英國。 廉政公署防貪諮詢服務
中小企業需要有一套良好的管治制度,達至有效營運,以及協助其維持公司形象及生意對象的信心。廉政公署防止貪污處為此推介轄下的特設小組 — 防貪諮詢服務。有關服務專門就一般作業範疇(例如採購和人事管理),免費提供適切和保密的建議。企業可瀏覽該小組簡便易用的入門網站(https://cpas.icac.hk),查閱服務詳情,以及獲取合時實用的防貪資源,例如員工行為守則、防貪指南及工具、個案分析、防貪貼士和防貪警示。 企業亦可按此訂閱防貪諮詢服務的電子通訊,定期收取最新的防貪資訊。 免費知識產權諮詢服務
知識產權署在香港律師會的支援下,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對一的免費知識產權諮詢服務。如欲獲取更多資料及/或申請此服務,請瀏覽「香港 ─ 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專題網站:https://ip.gov.hk/tc/home/consultation-service/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