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②市場機會


2.1 引言


2.1.1 何謂市場機會?


「市場機會」(或稱「商機」)就是創業的契機,也就是各項商業活動的開端。「商機」可源於市場的需求,亦可以是由商人引發的需求,創業人士必須充分把握此等機會,在市場仍有需求時,及時提供服務或產品,促成商業活動,以求獲取利潤。以下將掌握市場機會的方法,化為一條簡明的公式:

商機 = 資訊 + 觀察 + 分析 + 把握

資訊 = 促成商機的成因。不同層面的資訊,潛在著各種不同的機會。
  • 創業人士可從網站及雜誌等媒體,取得有關本地或全球性的資訊,其中包括宏觀的商業和市場資訊。
  • 一些關於社會現象或反映微觀市場動態的資料(例如潮流趨勢、行業發展和人事變動等),皆值得創業人士留意。
  • 創業人士應求證所得的信息,以免被誤導,對市場狀況作出錯誤估計。
觀察 = 留意身邊事物的變化,「捕捉」或「引發」需求。
  • 從供求兩方立場觀察,以求完整理解。
  • 多觀察不同行業的供求狀況,熟悉不同市場的需要。
  • 整合及分析觀察所得的資訊,並深入了解箇中原因。
分析 = 具體分析資料,評估業務的可行性。
  • 把資訊以及觀察所得的資料,配合具體數據包括投資成本及顧客的消費能力等統計數字一併考慮。這樣才能有效地評估生意的可行性。
  • 計算業務的利弊和得失,考慮自己是否能夠及時把握眼前的機會;同時亦要顧及其他創業因素,例如資本來源,可承擔之風險等。
把握 = 及時作出具體行動。
  • 「把握時機」就是要在最佳的時間採取具體的行動,但切忌魯莽草率,一定要先有全盤可攻可守的計劃及預算。
  • 創業人士發現的商機,或許也被其他人發現或抄襲。所以創業人士應及時部署,運用適當的策略,面對這些準備加入市場競爭的對手。

在市場上,尋找商機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跟風」及「創新」。


2.1.2 「跟風」的好與壞


對創業人士來說,「跟風」不一定是個負面的用語。所謂「跟風」,是指營商者倚靠社會或市場上已存在的潮流和趨勢,加入現有市場,以求分一杯羹。

優點

  • 創業人士加入現有市場,可省卻不少培育市場的時間和成本。
  • 可觀察現有經營者的經營狀況,更易掌握顧客的口味和興趣,並可捨短取長以減低風險。
  • 參考現有經營者的營運模式,創業人士較易有效地控制成本。

弱點

  • 「跟風」也要「跟」得恰當。創業人士宜先考慮這個風氣能否持續,研究這類生意是「長做長有」還是曇花一現。
  • 在市場上,同類的競爭者比比皆是,所以創業人士在「跟風」之餘,也需要尋求獨特的賣點。

個案分析:葡撻和芝士蛋糕店的興衰

數年前,在旺角街頭,不論上班一族還是學生都在排隊購買葡撻,人龍常常長達半條街,而且天天都有人排隊。這種葡式小食旋即成為全城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

不久之後,同類的葡撻專門店在旺角、尖沙咀和銅鑼灣等區,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開設,逐漸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大家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縱然食品本身的質素可能不俗,但由於供應者過多,加上消費者對產品漸漸失去新鮮感,這股「濠江風」轉瞬即逝。接著,市面吹起了另一股「東瀛風」──日式芝士蛋糕。一如葡撻,日式芝士蛋糕成為市場新貴,數月間,成為另一個旋風,但兩者均只是曇花一現。

由此可見,雖然產品質優,市場亦頗受落,但由於產品單一及缺乏靈活變化的條件,再加上「入行障礙」(entry barrier)低,非理智的競爭往往把市場需求拖垮。

2.1.3 「創新」的好與壞


「創新」就是及時或順勢營造一個市場需求。「創新」的產品未必一定是新發明。就算是舊酒新瓶,也有機會變成一門前景不俗的生意。

優點

  • 自己發掘一個新市場,最大的優點當然是佔有先機。當別人入行時,自己已具備相當的經驗和客源。
  • 由於是率先開發的市場,所以競爭較少,也較易取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更有機會享受相對較高的邊際利潤。

缺點

  • 要投入更多資源拓展及培育市場,或要利用大量宣傳攻勢吸引顧客,競爭者可能會坐享其成。
  • 作為「開荒牛」,發展時如未能充分掌握市場需要,錯誤理解市場訊號,可能導致生意失敗。

個案分析:老火湯的創業機會

近年香港流行「保健」和「健康」飲食,所以,「老火湯」也相當受歡迎。

有商人看準機會,創新地把「老火湯」結合網上訂貨的概念,推出「網上老火湯訂送」服務。在午飯時間,其外賣隊伍穿梭於寫字樓區,相當受白領歡迎。

其後陸續有其他競爭者加入,但由於始創人的店號已深入民心,網址也廣為流傳,成功在行業裏「喝頭啖湯」。往後的競爭者要投入較多廣告,才可加入競爭,可見先驅者也會有其優勢。

2.1.4 行行出狀元


創業人士往往過份相信行業是決定生意成敗的主要關鍵。其實,行行出狀元,而一盤生意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其經營模式、市場定位以及創業人士和其「班底」的投入等因素。所以,與其千方百計尋找「必贏」行業,倒不如以本身的優勢作創業的出發點。




2.2 市場與機會


2.2.1 如何在香港市場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機會


尋找合適的創業機會,最重要是主動觀察社會現象及潮流變化,注意不同階層人士的消費需求,再配合市場調查和數據。以下簡述幾種從社會現象中找出商機的方法。

  1. 留意社會現象及變遷情況

    例子一:人口老化衍生的市場機會

    本港人口正不斷老化。根據統計處資料,在2020年年中,本港有超過137萬人達退休年齡(65歲或以上),佔全港人口比例超過六分之一。報章很多時亦會以「老人問題」作報導焦點,顯示社會各方面都很關注此類問題,例如安老院數目不足、安老院設備不夠完善等。

    這現象顯示有關長者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會相繼增加,例如:安老護理院和醫療用品,以及為長者而開設的旅行團和興趣班等,有關市場亦有開發的空間。

    例子二:校外學習班

    近年本港每個家庭的平均子女數目不斷下降,家長願意花於子女的金錢相對地增加。為使子女成才,並得到最佳的培育,不少家長都會為子女物色各種校外課程和活動。

    隨著市場對校外學習班的需求上升,市場上遂出現不少以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法作招徠的新式補習社和活動中心,如網上教室、智能、心算和EQ培育中心等。
  2. 細心觀察不同階層的消費需求

    轉變是機會的前奏

    當經濟不明朗時,市民的消費意慾普遍下降。若能適時留意各消費階層的需要,開拓更多客源,便不難為生意帶來轉機。譬如,過往本港零售業多著重外國旅客的生意,但其實近年內地遊客已成為本港主要的外來消費力。倘若創業人士懂得把握機會,提供內地遊客感興趣的服務和產品等,有機會在不景氣的零售業中闖出一條生路。

    外傭也是消費者

    市場上亦有不少不起眼的消費群,譬如經常在我們身邊出現的外籍女傭。本港外籍家庭傭工的數目不斷增加,她們除了是勞動人口,亦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別低估她們的消費能力,一位主要以菲律賓傭工為顧客群的本港零售業老闆便說,一般菲傭會把每月人工的六成寄回家鄉,其餘四成用作零售消費。外傭通常會購買大量日用品和電器等回鄉,若能吸引這批顧客,會增加客源。

    由以上例子可見,如果創業人士能取得一些有利的資源或與熟悉個別市場層面的夥伴合作,便有機會在「另類」市場中創出一番事業。
  3. 緊貼潮流訊息

    這可能是零售業中最基本的商機源頭。香港是一個潮流轉變得很快的城市,衣、食、住和行各方面的潮流都不停轉變,能取得最新的潮流資訊就是致勝之道。

    本港的精品生意就是最佳例子。不少商戶從日本潮流雜誌及互聯網上,獲取東京新宿和大阪等地最新的精品資料。除此之外,精品生意的對象主要是年青人,而他們的口味和喜好又頗受偶像影響,所以日本劇集和電影亦可能是一個不錯的資訊來源。由於時效對這類潮流生意是個重要的因素,不少商戶會聘用當地的買辦,直接從日本取貨,所以他們往往能較該些貨品的本港分銷商更快把產品推出市場。

    同時,近年韓國電影及音樂大受中港台青少年的歡迎,相關的產品和精品都深受年青人歡迎。這一股「韓風」亦為商家帶來利潤,關鍵在於創業人士是否有敏銳的潮流觸覺去掌握這些商機。

    值得留意的是,錯誤估計潮流走向是商戶的一大風險,能在外國風行的產品,未必會符合香港人的口味。另外,熱潮往往轉瞬即逝,入貨過多可能會出現滯銷,創業人士應多加留神。

    有些行業每年都舉行國際性的產品展覽,也在網上提供相關資料,商戶可從中尋覓靈感和商機。
  4. 留意最新產品的資訊

    新產品造就新生意

    香港的經濟正處於轉型期,是個逐步走向資訊科技的城市。成功的生意人應時常關心行內最新發展和同業動向,以便開拓貨源和客路。

    創業人士可於香港貿易發展局的網站取得各行各業在本地及海外市場的資訊,以及本港工商業會議和展覽詳情等,又可利用網上交易廣場取得海外最新產品的概況。香港貿易發展局網址為 http://www.hktdc.com/tc/

    此外,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創新及知識產權部(http://www.hkpc.org/)亦積極為香港的創新產品尋找商機。創業人士可向該等機構查詢有關成為新產品合作夥伴的詳情。
  5. 善用市場調查及數據

    進行市場調查了解顧客需要

    創業人士萌生生意的構想後,還應善用市場調查及數據,剖析目標顧客群的需要。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貿易發展局和各行業的協會及商會等,都有不少有用的資料和數據可供參考。創業人士也可聘用市場調查公司,取得市場調查的資料、風險評估和市場研究報告等。(詳情請瀏覽第8篇《業務發展》

    以香港政府統計處為例,創業人士可在那裡找到有關各行各業的數據,例如某一行業的增幅、本港的消費物價指數及對外貿易統計數字等。此外,創業人士亦可考慮在互聯網上尋找各種不同行業的市場情報、數據和資料,最簡易的方法是瀏覽分類搜尋網站,透過相關的行業分類或使用搜尋器,找出本地或海外的相關網址,如此,便會找到一些可供參考的網頁。

    總而言之,香港是一個充滿機會之城市,商機處處,創業人士應加以把握。


2.3 創業計劃書


2.3.1 計劃書的目的和用途


找到合適的創業機會後,就要坐言起行。其中,撰寫創業計劃書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

撰寫創業計劃書的目的,是要描繪公司的輪廓和生意前景,協助創業人士組織生意概念,包括訂立目標和計劃、預備所需資源和執行程序等。創業計劃書亦能為管理層、股東、潛在投資夥伴及貸款人提供清晰的資料,以便有關人士在作出執行、投資或借貸等決定時有所參考。

一份清楚詳細的計劃書,亦有助創業人士將生意的原定計劃和實際營運作互相比較,從而作出檢討和改善。


2.3.2 計劃書的編寫重點


撰寫計劃書宜以簡短及清晰為原則,並有條不紊地描述重點。內容力求具體實在,不宜過於樂觀。

基本來說,撰寫創業計劃書沒有一定的格式,但主要內容應包括:

  • 公司經營模式及發展方向
  • 產品或服務的內容
  • 競爭者及市場環境分析
  • 行銷策略
  • 財務預測及資金策劃

編寫計劃書時,除了要考慮主要的內容,更應有層次地設計大綱。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綱目:

  1. 公司的宗旨及目標(Objectives and Goals)

    創業人士要訂出公司的宗旨及目標,以此為大前提,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並應制定階段目標,包括短期及長期目標,好讓創業人士評估公司發展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短期目標可以一年為期,細目包括開業初期的具體生意指標,如毛利額、利潤和市場佔有率等。而公司的長遠目標就是預計的回本年期、市場佔有率、公司總值和營業額。這些可以是五年或十年的計劃及目標。
  2. 行業概況(Industry Overview)

    重點在於分析目前的行業和市場環境,如市場規模及供求情況等,以此評估該行業的發展趨勢、潛力及可能面對的危機。創業人士可透過適當的市場調查和分析,取得具體的數據(詳情請瀏覽第8篇《業務發展》)。此外,進入市場的障礙(entry barrier)也是創業人士不可忽略的元素(詳情請瀏覽第4篇《行業與產品》)。
  3. 產品或服務的描述(Descrip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簡單說明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及其營運方式。這些資料不但有助創業人士認清公司的本質,更可令投資者及貸款人明白公司業務的具體內容。(詳情請瀏覽第4篇《行業與產品》
  4. 競爭對手/市場定位(Competitors/Market Positioning)

    創業人士要分析現有市場競爭對手的優劣形勢,包括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盈利能力及其產品的優劣。值得注意的是,對手的弱點就是創業人士的機會。創業人士可再就自身產品或服務的特質及現有資源等各方面作進一步的分析,以此衡量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與發展空間,從而確立公司在市場上的角色及定位。

    其次是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尋求更佳的資源分配模式,發展更可行的經營方式。
  5. 行銷策略、定價及宣傳策略(Marketing Strategies, Pric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根據產品或服務的具體內容,制定合適的行銷策略,包括行銷方針及目標顧客等。產品的分銷管道也是成敗關鍵之一。

    至於價格水平,創業人士宜考慮目標顧客的消費能力及消費模式、產品成本、公司利潤及收支等因素(詳情請瀏覽第5篇《創業資本》)。

    另外,宣傳策略應以初期的經營目標為依據。某些創業人士會以建立品牌形象及市場佔有率為優先考慮,另一些創業人士則會以賺取利潤為首要目標。至於建立品牌時以甚麼方式進行宣傳,這些問題均應在計劃書中清楚表達出來。
  6. 財務規劃(Financial Planning)

    要完成一份周詳的創業計劃書,財務規劃是不可或缺的。在開業之前,這個規劃主要指開業成本和業務起步時需預留的守業資金。預算開業成本時,主要是考慮生意的規模,從而設定生意所需的資產,包括辦公地點、裝修、設備及流動資金等(詳情請瀏覽第5篇《創業資本》)。

    此外,生意銷售額會直接影響生意的規模,而計算公司的銷售預測(sales forecast)有很多方法,較常用的方法是市場佔有率計算法,即參考現有競爭者的情況,估計自己進入市場後的市場佔有比例及銷售量。將銷售預測減去預計的營運開支,便會得出公司的盈利預測。

    由於銷售預測直接影響盈利及開支預算表(profit and loss projection),因此在預計銷量時,創業人士可根據多個不同的銷售額,預計數個可能出現的生意狀況,如生意中規中矩,生意頗佳及生意欠佳等版本,然後計算相應的開支和盈利數字。

    創業人士更可對生意的損益狀況作出損益平衡分析(breakeven analysis),研究收支平衡時所需的銷售額,以及生意達至收支平衡所需的時間。創業人士亦需評估公司的現金流轉(cash flow)狀況,以確保公司周轉順利。在作出預測時,創業人士宜採取較謹慎的策略,寧可將來的實況比預期為佳。

    綜合上述各項前瞻性的數據和預算後,創業人士可評核該盤生意的可行性(feasibility study)。這亦是業務發展的重要評估基準(benchmark),用以對照生意的實際情況。另外,這份報告還可為潛在股東、投資者或貸款人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若創業計劃書是用來申請貸款的話,更應附上貸款具體用途的說明。(詳情請瀏覽第5篇《創業資本》
  7. 應變計劃(Contingency Planning)

    任何投資都有潛在風險,若能及早知道營運風險所在,並制定應變策略,將有助創業人士從容面對市場的變化。如公司業績未如理想,創業人士宜在適當時候作出應變,包括將公司轉型或結業。
  8. 公司結構及管理層背景(Company Structure and Background of the Management Team)

    利用圖表可清晰地表達公司的組織編制及職位權責,又可說明公司的經營和管理的制度。創業人士更可從中分析需要何種類型的專業及技術人才,以便日後招聘員工。創業人士亦應把創業「班底」的背景列明於創業計劃書內,供潛在投資者參考。

    總括來說,創業計劃書是一張藍圖,其用途是幫助創業人士分析整項計劃,讓他對公司開業以至營運模式等各方面都心中有數。因此計劃書應力求簡潔及具體,避免包含不著邊際的內容。

    無論甚麼業務類型,都可就本身的規模撰寫創業計劃書。以下以策劃一間位於港島中區的茶餐廳為例,列出編寫計劃書的重點︰

    「XX 茶餐廳」創業計劃書編寫重點

    計劃書項目 內容 注意事項
    生意宗旨及目標 宗旨:出品精美,價錢大眾化,以服務寫字樓區上班一族為主。

    目標:
    短期:期望在開業若干月內生意達到收支平衡
    中期:期望在若干月/年內回本
    長期:開設分店
    公司宗旨是整門生意的定位:例如以精美的食品作賣點,意味食品不會粗製濫造。

    目標不宜過高,須合理地反映生意的發展前景。
    行業概況 整體香港人的消費概況、開業地區的飲食消費情況、未來兩至三年附近可能落成或拆卸的大廈、商場及學校等人口集中點。 這部分涉及市場及地區的調查及分析,但不一定需要由專業人士負責,創業人士亦可自己觀察及到附近地區實地考察。
    產品的描述 每種飲食出品的介紹及分類、營業時間及外賣運送範圍等。 這部分亦涉及餐牌設定,是營運計劃的重要部分,須與負責同事(廚師及供應商)研究。
    競爭對手/ 市場定位 分析同區附近、距離十分鐘路程/車程內的茶餐廳及其他競爭對手的經營情況,釐定目標顧客、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等餐牌及價格。分析對方優點及缺點,比較自己的裝修及格調,就雙方在以上各方面的分別及發展空間作出比較。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識對手及自己的市場定位及經營策略非常重要。創業人士需留意競爭對手不一定是同類的經營者,例如:茶樓、日本麵店都可能是競爭對手。此外,分析對手時切忌只看弱點而忽視對方的優點。
    行銷策略、定價及宣傳策略
    • 在食物方面,針對上班一族追求健康及多元化食品,創業人士可加入多種素菜類食物、新鮮果汁及多種套餐以供選擇。
    • 在定價方面,基於以上的行銷策略,將會比同區同時段茶餐廳的平均售價高若干百份比。
    • 至於宣傳方面,將印製宣傳單張及邀請傳媒採訪及試食。
    創業人士不應只以降低售價為主要的行銷策略,特別是當對手以價傷人時,就更應考慮在品質、服務、環境等方面著手,避免惡性競爭。

    定價時需參考競爭對手的售價、成本、該區消費力,以及本身形象和定位。

    即使是大眾化的茶餐廳行業,亦要考慮宣傳,當然,同時要顧及宣傳費用和效力。對小本經營者來說,顧客的口碑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宣傳。所以,企業必須盡量瞭解顧客對餐廳的食物品質、服務、價格以及環境等的意見,包括通過「顧客意見書」收集有關意見。
     
    財務規劃
    • 開業成本,包括當中的股東資本及借貸。
    • 銷售預測(由保守至樂觀的數字)、開支預算、利潤及回本期的預測。
    • 開業初期的現金流轉預測及流動資金的預算。
    由於財務規劃只是一些預算數字,和實際狀況始終會有出入,所以在制定預算時需作不同的假設 (由保守至樂觀),並衡量公司於不同情況下的盈利及承受能力。公司同時亦需準備應變計劃,以便當生意超乎理想或令人失望時有所準備。
    應變計劃 基於以上不同的財務安排及銷售數字,將有相應的應變計劃和安排。
    公司結構及管理層背景 餐廳的樓面、廚房及管理層的人手安排,有關職員的職級、職務及經驗等。 在人手安排方面,創業人士需與有經驗的師傅作詳細研究。



2.4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創業也一樣。要成功,首先要「知」,就是說要通過觀察和分析,取得該行業和業務的知識,並作出準確的評估。「知」包括兩部分:(一)自身的業務狀況;(二)競爭對手的狀況。

在管理學上有個與上述道理一脈相通的自我評審方法,就是「強弱機危分析」( SWOT Analysis )。這個分析由「強」(Strengths)、「弱」 ( Weaknesses )、「機」( Opportunities )、「危」( Threats )四個重點組成,用來評估一門生意或一個企業的定位。創業人士應就內在因素(強和弱)及外在因素(機與危)作出評估,以認清自身的優劣、潛力及風險,繼而制定適當的策略,取長補短,增加自己對處理機會或危機的能力。


2.4.1 強弱機危分析(SWOT Analysis)


要為創業作出強弱機危分析,須認真評審一系列「內在」及「外在」的問題:

內在因素評審

創業人士可從以下問題,評估自己或公司的強處及弱點因素:

  • 創業人士可動用的資金的多寡
  • 對商業運作或對有關行業認識的深淺
  • 與供應商及目標顧客的關係
  • 目標生意邊際利率的高低,以及回本期的長短
  • 是否有詳細的計劃及部署
  • 是否擁有足夠的人才或人力資源
  • 對創業的信心
  • 是否願意犧牲個人時間,並可能要接受較低的入息去促成事業的成功

外在因素評審

創業人士可從以下問題,評估機會及危機因素:

  • 政府政策及國際政局對生意所帶來的影響
  • 目標生意在現今經濟環境中,會是得益還是受阻
  • 租金或其他經營成本的升跌,會有利或不利於事業的發展
  • 競爭對手的發展如何影響自己發展的步伐
  • 產品的供應量及供應商價格的升跌所帶來的影響
  • 新市場的發展所帶來的衝擊 ( 例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市場變化 )
  • 產品/服務的生命周期
  • 顧客口味及習慣的改變所帶來的機會及危機
  • 環保及其他社會要求所帶來的影響

除了以上問題外,創業人士亦可以從其他角度考慮各項因素。最重要的,是創業人士能細心地觀察並分析本身處境及外來影響。當這個分析完成後,創業人士便可清楚自己的定位,再制定所需的創業策略。

以下用一間剛開業的玩具貿易公司為例,作出強弱機危分析︰

強處(Strengths)
  • 公司由多位有玩具貿易經驗的人士管理,與客人及供應商關係甚佳。
  • 公司對生意前景有信心。
  • 生意的邊際利潤不俗,回本期短,同事齊心,工作勤奮。
  弱點(Weaknesses)
  • 公司可動用的資金不足。
  • 公司欠缺周詳的發展計劃。
     
危機(Threats)
  • 中國加入WTO 可能出現大量新競爭對手。
  • 因為資訊發達,部分內地買家已開始直接向國外廠家購貨。
 
機會(Opportunities)
  • 近期不少競爭對手因外國買家資金週轉問題而縮減經營規模,造就市場空間。
  • 辦公室租金下降。
  • 供應商價格有下降趨勢。

即使開業後,公司定位仍會受市場轉變影響,以往的強弱機危分析或會過時,創業人士必須留意市場變化,並不時進行自我評審,隨時靈活改變策略及尋找新的商機。




2.5 常見問題


問: 一份好的創業計劃書應該如何詳盡,及以甚麼格式編寫?
答: 簡單來說,創業計劃書旨在幫助創業人士分析生意的宗旨、目標及策略,列出創業時的大小步驟,同時協助投資者及貸款人了解生意的運作及前景等。所以計劃書並無既定格式,內容也不是愈多愈好。本篇第2.3章已介紹了計劃書的編寫重點及內容概述,創業人士亦可參考相關的書籍和網頁等。事實上,結構及運作簡單的中小企業,不一定需要花大量人力去準備一份過於複雜的計劃書。最重要是創業時要有勇有謀,計劃書只是一件幫助創業人士有系統地進行計劃的工具。
   
問: 我的家人認為創業的風險太高,所以一直反對創業。我應該如何把我的創業計劃告訴他們?
答: 你可考慮先與家人作一個創業的強弱機危分析(SWOT Analysis),以代表你尊重他們的意見。他們既可提出寶貴意見,亦可指出你生意上的弱點及危機;同時給予你機會向他們分析生意的強處及機會。雙方加深對創業的了解之餘,亦可讓你的家人參與你的創業計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網上策略控股有限公司無須為本文件的內容負責,亦不會就該等內容的準確或完整性作出申述,並且明確聲明對於因本文件或信賴本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而引起的任何損失,不須負任何法律責任。
如對本文件的任何方面或對應採取的行動有疑問,應徵詢律師、銀行經理、專業會計師或其他專業顧問的意見。

本文件版權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工業貿易署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複製全部或部分內容,唯作非牟利用途及在複製本上適當地註明資料出自本文件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