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專訪本地中式草本產品零售商鴻福堂行政總裁 – 司徒永富博士
(2022年12月20日)

要數香港生產及銷售涼茶或健康食品最深入民心的企業,鴻福堂必定佔一席位。從一間中式涼茶店發展成上市公司,其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博士可謂功不可沒。

司徒永富博士於1999年加入鴻福堂,憑著「打不死」的幹勁及事事親力親為的精神,對集團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成功將傳統涼茶飲料年輕化,搶佔市場先機。「建立一個品牌,不只是建立一個產品;品牌必須生活化、能走入社群、跟時代轉變。」他大膽求變、勇於創新、面對逆境亦從不固步自封,令鴻福堂多年來屹立不倒。即使過去幾年經歷了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業務仍能繼續拓展,品牌持續大受歡迎。

司徒永富博士早前接受了工業貿易署的訪問,暢談多年來的管理哲學與營商之道,並探討品牌發展的成功要素。
 
 
     
司徒永富博士坦言,最初加入鴻福堂時真的嚇了一跳,因當時公司的管理上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部份員工紀律欠奉,影響公司運作。

新人事,新作風,司徒永富博士銳意改革,並以身作則,務求「執番正」員工的紀律問題。「坐在冷氣房不停罵人是沒用的,皆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選擇摺起衫袖落場工作,每天早上六時準時回工場準備,拿起水喉洗地,清潔盛載龜苓膏的箱,幫手搬枱搬櫈,以行動證明我是認真做的。」作為管理層,他不介意從低做起,員工看在眼裏,亦開始被他影響,漸漸地遵守紀律,做好本份。
 
結束旗下特許經營店
對內的管理問題解決後,下一步便要處理門市運作良莠不齊的情況。鴻福堂在1990年代開放特許經營權,但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令本地零售環境轉差,特許經營店生意亦欠佳。當時鴻福堂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難以控制每一間特許經營店的銷售手法。「有些店只是掛個名,賣的並非鴻福堂的產品,導致貨品質素參差。我們經營的是一個品牌,需要對顧客有承諾,若長此下去,每間門市售賣的貨品及質素都不同,形象又不統一,品牌只會變得毫無價值。」 

鴻福堂最值錢的是品牌,因此司徒永富博士決定痛定思痛,於1999年起,除了三間自營店外,他用三年時間逐步收回其餘二十多間特許經營店作自家營運,以便嚴格控制品質、重建品牌及統一形象。

以「自家製」作為品牌定位
「涼茶一向給人傳統、老土、苦澀的感覺,我們要將受眾年齡層降低,目標是三十至四十歲的一群。大多數人的第一碗涼茶通常是阿媽在家煲的,而第二碗,我希望大家來鴻福堂喝。因此,我們以『自家』概念作為品牌定位,配合宣傳口號『幾乎有阿媽咁好』,苦口良藥,帶出家的溫暖感覺。」司徒永富博士說。

鴻福堂一方面改以自家營運,另一方面則重新包裝產品,推出全新的樽裝涼茶,方便消費者飲用及㩦帶,並在超市及便利店上架。2003年「沙士」襲港,當時坊間傳出板藍根能對抗疫症,而剛巧鴻福堂亦有以板藍根調製的飲品,樽裝涼茶便順勢大受歡迎,成功搶佔先機。其後,鴻福堂亦履行社會責任,捐贈板藍根等飲品給慈善機構及醫護組織,以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

為了打進年輕人市場,鴻福堂亦贊助大學活動,又與香港青年協會、學友社等服務年青人的機構合作。「年輕人會出青春痘,考公開試又要捱夜,吃龜苓膏、飲涼茶就最適合不過。」司徒永富博士說。他甚至贊助電視台的遊戲節目,「要讓年輕人及普羅大眾認識及不討厭『鴻福堂』這個品牌。」

勇於求變 產品推陳出新
在司徒永富博士領導下的鴻福堂,多年來不斷求變,產品亦推陳出新,除了深入民心的樽裝涼茶如銀菊露、夏枯草、雞骨草等已在行內穩佔席位外,也有「飲得到的甜品」如楊枝甘露等搶佔糖水市場;而自家湯包、有機滴雞精、飯麵粥品及燒賣等養生保健食品和小食,亦大受學生、上班族及小家庭歡迎。

鴻福堂不時更新產品包裝,捉緊社會潮流。「每隔一、兩年就幫產品換過件衫,年輕人愛新鮮感,我們亦要追得上潮流,所以近年的包裝以藝術為重心,例如配合M+及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我們亦推出特別版藝術包裝。貼近社會熱潮,才不會予人老土、落後的感覺,品牌和銷情才可以有所提升。」司徒永富博士解釋說。
      

分店主打大眾化消費
目前鴻福堂有超過120間分店,主要集中在港鐵站、商場及寫字樓附近。當初決定在鐵路站開設分店,是鴻福堂得以成功的關鍵之一,亦體現了司徒永富博士「快人一步,做好準備」的管理法則。

「香港人經常要加班工作,放工乘搭港鐵回家時,或想買一些健康小食醫肚及一瓶涼茶解渴。」他早年已積極與港鐵磋商,讓集團分店進駐港鐵站內,建立生活化的品牌形象,主打小家庭式消費,成功增加收入;2008年開始建立「自家CLUB」會籍,及後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會員人數至今已突破120萬;2014年集團更在港上市。

司徒永富博士強調,管理手法可以大膽創新,產品研發亦可以推陳出新,但市場策略與定位,卻不可以左搖右擺。多年來鴻福堂一直以「住家文化」定位,走的是大眾化親切感,這個主軸不會改變。
   

企業不能單打獨鬥
2019年社會事件及其後新冠疫情來襲,市民開始在家工作,令零售及飲食業重創。幸好鴻福堂主打生活必需的健康食品,分店地段亦方便,故仍有不少會員及客人外賣預製產品在家享用,減輕整體經營環境困難所帶來的影響。

疫情下,各大小企業都絞盡腦汁開源,鴻福堂亦積極發展自家網購平台,以及與不同商戶合作,發展共享經濟,例如香港寬頻客戶惠顧指定服務計劃,可獲鴻福堂禮券;部分分店亦曾作為HKTVmall的提貨點,有助吸納新客源到店。此外,鴻福堂亦先後加盟外賣平台Foodpanda及Deliveroo,讓顧客有多一個渠道購買其產品。

「即使沒有疫情,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我們亦不能單打獨鬥。企業間互相補足和合作,發展共享經濟,才能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達至多贏局面。」司徒永富博士說。 
 
疫情亦令他有個嶄新想法,就是大力發展文青風格的Café —「HFT Life」概念店。「疫情教會我們慢活,大家生活習慣改變,需要有聚腳點做不同的事情。」HFT Life概念店除了提供麵包、輕食和咖啡,亦增設共享空間,可與非牟利機構或社企合作,舉辦各式工作坊或化身成工作空間,主攻年輕上班族及家庭客,藉此進一步鞏固品牌,開拓新商機。

「無論順境抑或逆境,求變才是生存之道。做生意不能一成不變、固步自封;面對逆境時,亦要懂得及時轉身,換個方法,尋找出路。」他說。

司徒永富博士記得,最初加入鴻福堂時,創辦人曾給他一份功課,就是希望在他的領導下,鴻福堂能成為全世界都認識的香港品牌。二十多年過去了,現時說起樽裝涼茶,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鴻福堂」,尤其身在外地的香港人,可見品牌已做到家傳戶曉,亦搞得有聲有色。這份功課,司徒永富博士總算交出了亮麗的成績表。


覆檢日期 :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