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專項基金」── 永強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16日)
永強有限公司(永強)自2015年起,先後四次成功獲得工業貿易署(工貿署)的「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 專項基金」)的撥款資助。永強利用資助購買機器設備和模具,並製作新產品樣板,提升產量及效率,順利拓展內地、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及英國市場。
工貿署早前訪問了永強的行政總裁熊俊碩先生(William),了解其公司的經營策略,及如何利用「BUD專項基金」發展品牌及拓展業務。
「BUD專項基金」於2012年成立,資助香港非上市企業透過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營銷,開拓在內地及其他所有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及/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的經濟體的業務發展。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為700萬元,而獲批項目上限為70個。 現時「BUD專項基金」的資助地域範圍涵蓋內地、東盟十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澳洲、智利、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四國(包括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格魯吉亞、澳門、新西蘭、日本、韓國、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經濟聯盟、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墨西哥、荷蘭、瑞典、英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土耳其、巴林和秘魯,共40個經濟體。 為讓更多中小企業利用資助發展業務,政府於2023年6月推出「BUD專項基金」—申請易,以加快審批涉及特定措施而資助金額為10萬元或以下的申請。在「BUD專項基金」—申請易下,申請表格、所須遞交的證明文件要求以及審批安排均已簡化,而其申請處理時間亦較「BUD專項基金」一般申請的60個工作天服務承諾,大幅減少一半至30個工作天內完成。 為支援企業透過發展電子商貿(電商)拓展內地市場,「BUD專項基金」—電商易於2024年7月推出,讓每家企業可於基金700萬元的累計資助上限中,靈活運用100萬元推行電商項目,以發展內地市場業務。 有關「BUD專項基金」的詳情,請瀏覽網頁(https://www.bud.hkpc.org/index.html)。 |
William表示,原為模具工程師的爺爺、伯父與父親於1967年創立永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歷史,最初主要製造收音機的塑膠模具。身為第三代掌舵人的他笑言:「一位很重要的人──家母於七十年代中加入公司。英語不俗的她學懂使用電報機,協助公司將產品出口至英國。爺爺當年則堅持自行生產所有產品,以控制品質及成本。」
他憶述,公司於1988年將生產設施從香港遷至內地東莞,大幅增加了其產品範圍,曾生產電器、玩具、傢俬、相架、螺絲等產品,也開始從事OEM / ODM 項目及與跨國公司合作,一度聘用五千多名員工。然而於十多年前,公司因涉獵太多不同類型的產品,而且規模比較大,在須嚴格遵守內地法規的情況下,生產成本高於其他規模較細的內地同業,削弱了產品的競爭力,故逐漸縮減生產規模。現時公司的主要業務為設計、生產及批發電器零件及配件(如開關、插座和轉換插頭)。
藉「BUD專項基金」資助開發新產品
William 分享說,他最初從一些廣告宣傳而認識「BUD專項基金」,希望利用資助開發新產品,主要針對內地市場,例如設計體積較大的開關掣系列、自行研發國內制式的插座等,以迎合內地客戶的需求。開發新產品牽涉繁複的工序及大量的資金,例如製造產品樣板、送交檢測中心為產品進行測試、免費派發予客戶試用及徵求意見、根據客戶反饋再作出修改以確定產品設計,最後製造塑料模具及零件模具,繼而大量生產。若產品銷售到不同國家,或須申請不同地區的相關檢測認證方可銷售。「BUD專項基金」的資助能協助企業減低開發新產品的成本,更放膽拓展市場。
William提及,永強早於2009年已開發USB 充電產品,技術較同行領先。於2019年,永強申請「BUD 專項基金」,推行一個以東盟為目標市場的USB 拖板項目,並為新產品申請安全標準認證,藉此開拓東盟市場。其後,公司亦利用 「BUD專項基金」增添自動化的機器設備,例如自動啤機、自動上螺絲機、自動裝配機及自動混膠機等。他說:「購入自動化的新機器,減少人手操作,既能節省人力成本,亦能提高生產效率。」
William 直言,最初申請 「BUD專項基金」時感到困難,因當時未有網上申請服務,申請表格及文件均須提交紙本,亦須回覆秘書處的提問。在數次申請後,公司獲得相關經驗,現時既可網上填寫資料,更有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中小企資援組」協助,申請變得容易及便捷。他指,如果沒有「BUD專項基金」,永強很多計劃都難以實行。即使那些計劃能付諸實行,若缺少政府資助,可運用的資源會大大減少,規模也會被逼縮減。
疫情及國際形勢令生意大減 調整策略及品質管理
William透露,現時公司大約七成生意來自英國,其餘市場包括本港、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德國等。他慨嘆,新冠疫情及國際局勢不穩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產品出口亦受物流問題影響,而且英國消費力減弱,很多積壓的庫存有待消化,生意比疫情前減少近半,2023年的營業額是歷年來最差。他指,今年營業額雖有回升,但速度不快,預計未來生意可以回穩。
面對市場變化,永強也須調整營運策略,開源節流。他指出,相比最高峰時曾聘用五千多名員工,現時只聘用約二百名員工,主要處理最關鍵的工序,例如產品設計、選購原材料及品質監控等。公司堅持由專責人員負責以上項目,深信做好產品的品質管理,才能令客戶對公司的品牌有信心。
積極發展電商平台 建立品牌形象及開拓新客源
社會環境與科技迅速發展,永強作為一家已成立超過半世紀的傳統家族企業,要尋求方法在不斷變化卻又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生存下來。William 表示,公司自2017年起已積極地在不同的電子商貿平台銷售產品,拓展新銷售渠道。
William 分享一些建立品牌形象的小秘訣:「企業要讓市場認識自家品牌,宜於網上多發放產品資料,當中產品相片是關鍵。產品相片不僅要美觀,還須展現出產品的特點,才能令客戶留下良好印象。除產品相片外,建議在電商平台上多配上切合產品的關鍵字,讓潛在客戶更容易於網上搜索相關的自家產品,這樣便能以較低的成本而獲得良好的宣傳效果。除了確保產品質素外,售後服務亦非常重要。一單生意並不只是交了貨便完成,也要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解答客戶的疑問,才能吸引客戶繼續光顧。」
他補充說,公司亦有拍攝短片,介紹電器冷知識及新產品的特點,上載至網上影片平台及電商平台,以增加公司品牌的曝光率。「現時客戶於網上搜索電器零件及配件產品時,很容易便能搜尋到公司品牌 (WK Electrical)。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我們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平台開設了八年的網店的曝光率、點擊率及詢問度均遠超同行的平均值,訂單金額增長了三倍,產品毛利也提升了一至兩成。」
冀鞏固現有市場 品牌價值穩固增長
William 透露,公司未來仍以英國市場為主,計劃未來數月內再次申請「BUD 專項基金」,開發數款以英國為目標市場的新產品,以鞏固現有市場,為品牌增值。談及公司未來的發展,他認為中東地區具有潛力,希望未來可利用「BUD 專項基金」的資助,開拓中東市場,但現時仍須觀望當地推出的政策措施。
他寄語業界,政府已投放大量資源幫助中小企業,建議仍未申請「BUD 專項基金」的企業應把握機會,善用資助發展業務。他亦提醒,一些協助申請政府資助的第三方中介手續費相當高昂,鼓勵中小企業尋求「中小企資援組」的免費協助。
近年新冠疫情與經濟環境影響多個行業,中小企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傳統企業或被淹沒在這波巨浪中,不過仍有一些企業能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繼續堅持品牌的理念且積極發展新營運模式,並開拓新客源,永強便是一個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