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本地個人護理產品零售商Coconut Matter創辦人 ─ 陳羿方女士 (Diane van Zwanenberg)
(2025年4月7日) (新)
電子商貿盛行,開設網上商店創業變得輕而易舉,一人創業的情況也愈見普遍。不過,單槍匹馬從零開始建立一個本地品牌,並持續經營多年至廣受歡迎絕非易事。成立至今已十年的本地個人護理用品品牌 Coconut Matter正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Coconut Matter 創辦人陳羿方(Diane)早前接受了工業貿易署(工貿署)的訪問,分享其創業的經歷與發展之道,並探討品牌發展的成功要素。
Coconut Matter 品牌於2015年創立,主要提供以椰子油為基礎的個人護理產品,包括洗髮濃縮粉、沐浴濃縮粉、天然香體膏及潤唇膏等,產品銷售至本港及東南亞等市場。公司的社交平台 Instagram 帳戶至今已累積約四萬八千名追蹤者。
Diane回憶道,最初開始製作椰子油產品是為了她的女兒。她說:「在成為母親前,我未曾對個人護理產品作研究,直到女兒出生後須使用這些產品時,我才開始深入了解有關產品的成份。我嘗試過不少品牌的產品,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後來試用最原始的椰子油,卻發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身為一位母親,我希望用於女兒身上的產品既安全又有效,這啟發了我創立這個品牌。起初這只是我個人的小項目,希望能夠多留在家陪伴女兒,沒想到一做便做了近十年。」
Diane 分享道:「椰子油的用途廣泛,既可食用,也可用於清潔,甚至有殺菌的功效。我也了解到椰子樹生長環境靠近海洋,有助避免土壤被侵蝕,對環境有益處。另外,在所羅門群島,每當有新生兒出生,家庭便會在住處種植椰子樹。當地提煉椰子油的過程非常環保,幾乎沒有浪費,椰子殼亦可用作柴火,而椰子果肉則可用以餵飼雞、豬等動物。我欣賞一個推廣椰子油的澳洲非政府組織,因為大家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上非常接近,所以選擇一起合作。」
她坦言,最初只想與家人及社會分享環保理念,並未考慮得很長遠。她解釋道:「我們堅持生產環保、安全且有效的產品,即使生產成本很高。如果純粹以商業賺錢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會選擇這樣做。我以前打工時收入很高,與近十年沒有支薪的情況相比,差距很大。你可以說我天真,但整個過程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勇氣。最初我獨自經營,在市集擺攤售賣椰子油。我很開心在市集中認識了一些同樣支持環保的人,讓我感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成為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Diane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以椰子油為基礎的潤唇膏,由於女兒有使用的需求,所以自行研發。「我做的潤唇膏採用環保包裝,單是尋找合適的紙筒包裝已花了不少時間。幸好我在市集上得知客戶反應不錯,加上有媒體報道推廣,讓我感到鼓舞。後來我開始聘用員工,為了養活團隊,責任感更重,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她續說:「我們第二款產品是香體膏。女兒踏入青春期,開始仿效同輩朋友使用護理用品,於是我便留意市面上產品的材料成份。我發現大部分的止汗劑均含有鋁的成份,或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所以決定研製天然香體膏,結果產品在市集售賣的反應比潤唇膏還要好。」
堅持環保包裝 供應少成本高
Diane 提到,雖然社會近年一直提倡環境保護,但她慨嘆,企業要實踐環保理念並不容易。她憶述道:「我們在產品包裝的供應方面就遇到了不少困難。我們堅持理念,只使用環保材料,所以選用紙包裝,但這樣成本就比塑膠包裝高出七倍。而尋找紙包裝的供應商也不容易,最初我們甚至找不到願意生產個人護理用品紙筒包裝的工廠。此外,很多百貨公司都表示不接受紙包裝的個人護理用品上架,我們只好在小型環保店、格仔鋪及市集等地方寄售。幸好,隨著社會轉變,環保需求逐漸增加,行業也有所進步,現在多了供應商生產個人護理用品的紙筒。」
除了包裝方面的挑戰,她指出經營還面對另一難題,那就是教育消費者如何正確使用其產品。她解釋道:「我們生產的粉狀或膏狀產品,基於環保考慮,會將產品的體積縮小,但這可能讓客戶產生誤解,覺得我們的產品價格偏高。例如我們的香體膏價格比市場上同類產品貴兩至三倍,但消費者可能不知道,普通止汗劑只可用一個月左右,而我們的產品則持久耐用,一支香體膏即使每日使用亦可用達四個月,我們的配方不含水和填充劑,使用少量已有明顯效果。我們一直努力做好產品教育,向客戶解釋我們的環保理念以及產品的特點。」
投資網上廣告 提升品牌知名度
過去幾年的新冠疫情減少了人們的外出活動,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Diane 坦言,疫情促使她投資改進公司網站,建立一個具備完整產品資訊、會員系統、訂購系統及支付系統的網上商店。此外,公司亦積極經營社交平台,配合電商業務的發展。公司的Instagram 帳戶已吸引近五萬人追蹤。她分享道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產品沒有腳,不會自己走出店鋪,因此推廣產品非常重要。我們不僅豐富網站的內容,還在 Instagram、Google及Facebook 等大型網上平台投放廣告,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她補充指,公司的社交平台帳戶必須為客戶提供價值,例如分享使用產品的秘訣及解答他們的問題等。另外,公司也會選擇與理念一致的網紅合作,在社交媒體推廣產品。她不諱言,現時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的用戶注意力時間非常短,他們習慣觀看長度約15秒的短片。她認為,現時的推廣應著重視覺效果,自己也在不斷學習和思考,如何能在短短數秒內吸引用戶的興趣。
電商收入佔六成 過半來自東南亞
Diane 透露,現時電商收入約佔公司整體收入的六成,其中來自香港的收入佔一至兩成,而來自東南亞地區的收入則超過一半,尤其以菲律賓市場最為突出。Diane 對此也感到有些意外。她說:「或許東南亞地區天氣比較炎熱,蚊蟲亦較多,這反映消費者樂意在有效用的產品上花費。」她又透露, 公司現時已與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經銷商及批發商合作,期望未來能在東南亞市場擴展業務。
她強調,品牌一直堅持環保、安全及有效的市場定位。她指出,市場上的個人護理產品雖然很多,但同時具備這些特點的品牌卻很少,這正是公司獨特的賣點。公司的客戶主要為家庭群組,他們試用產品後認為安全及有效,便會與家人一起購買使用。
Diane 表示,公司目前正測試一些新產品。她說:「推出一款新產品大概需要一年時間的研發和測試。在產品推出後,也會聽取客人意見進行改良。」她笑指,每款新產品在推出前,最少要經過200至300次的試用。
Diane又透露,公司正物色地方搬遷工場,並準備申請工廠牌照,期望能夠受惠於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享受關稅減免。她表示,公司未來仍然會參加一些本地環保市集,並到訪學校與學生分享,以推廣環保理念。她語重心長地說 :「希望能讓更多人在使用個人護理產品的同時,實踐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