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訪本地上市物流平台GOGOX聯合創辦人 – 關俊文先生 (2024年7月11)

在香港的街道上,不時會見到一個藍色及黃色組成的標誌在中型貨車或輕型客貨車的車身上。這個標誌屬於一家港產獨角獸 — GOGOX(原名GOGOVAN)。
 
GOGOX在2013年於香港成立,是亞洲首個物流平台,現時業務已覆蓋香港、新加坡、韓國、內地、越南及印度等超過360個城市,旗下註冊的司機超過670萬名。公司於2022年年中以快狗打車控股有限公司(2246.HK)於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為市值達10億美元的「港產獨角獸」。
 
公司其中一位聯合創辦人關俊文先生(Reeve)早前接受了工業貿易署(工貿署)的訪問,分享多年來創業的經歷與發展之道,並探討品牌發展的成功要素。

  

早於2013年,提供貨運服務和送貨的平台是一個新概念。Reeve坦言,最初資金只有港幣兩萬元,未有訂下太多目標,只是希望滿足用戶的物流要求,方便用戶下單及司機接單。由於當時經電召台叫車很費時,GOGOVAN便以「方便」和「快捷」作宣傳,「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可找到全香港的貨車」便是最初的口號。

 
「反傳統」改變對召喚貨車固有印象
 
隨著司機及用戶數量急增,他們便開始思考如何改變大眾對召喚貨車的固有印象。Reeve 分享道:「一般人覺得透過電召台叫車是很舊式及『好佬』的行為,年輕人更不願意嘗試召喚貨車。我們想令叫車這件事變得更有型、更好玩及更新穎,鼓勵更多人考慮在不同情況下召喚貨車,例如運送寵物、購買傢俱、出外旅行及搬遷宿舍等。我們初期的電視廣告亦比較創新,以貨車運送大型熊公仔。我們希望能以一些非傳統、青年用戶的案例作宣傳。當時我們於非黃金時段的電視廣告雜誌節目播放廣告,反而令更多人認識,吸引了不少媒體報道。」
 
Reeve分享說,電召台的經營者一般年紀較大,較抗拒創新。另一方面,貨車司機從電召台所接的訂單收費偏低,亦須每月繳交台費。當時,不同電召台之間只存在鬥減價的惡性競爭,相反,很多人使用 GOGOVAN 手機應用程式後,發現與傳統電召貨車的經驗很不同。雖然GOGOVAN 的單價偏高,但客戶仍願意支付,而且用戶數量亦迅速增長。此外,由於GOGOVAN首兩三年不向司機收費,故司機使用 GOGOVAN 的成本較電召台低,從而帶動司機群組迅速擴大。他指,在2013-2014年間,最初於兩至三個月才找到約五百位司機加入,之後只需一至兩個月,司機的人數已增加至三千至四千位。
 
GOGOVAN於2014年已擴展業務至新加坡,其後於2016年更將業務擴展至中國內地、印度、韓國和其他國家,發展速度驚人。Reeve 透露,當年市場上沒有太多創投基金,若只發展香港單一市場,難以獲得融資。他表示,進軍外地首先選擇新加坡是因為當地市場與香港很相似,手機應用程式也不用轉換語言便可複製使用。他憶述,公司及後決定進入內地市場,也經過長時間討論。「見到很多公司進軍內地均不接地氣,容易失敗。幸好我們有創投基金及熟悉內地的專家支持。」他認為,公司選擇開發哪個地區主要視乎當地市場的規模。他說:「人口多、地方大,潛力一定大。我們未來還會擴張,看看哪些市場較合適,但仍要考慮公司整體資源如何分配,畢竟物流需求及管理是一個需要深入了解當地環境的業務。」
 
Reeve坦言,品牌要在不同地區發展,最大的樽頸位是如何將服務本地化。他解釋道:「每個國家的人使用物流貨運服務的習慣各有不同,例如新加坡沒有召喚貨車的概念,當地人若要運送較大件的貨物,會聯絡搬運公司。若他們在家品店購物後找的士回家,往往要等半小時至45分鐘。我們開發當地市場,首要教育他們甚麼是召喚客貨車服務,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能改變他們固有想法和習慣。」他又舉出另一例子 — 韓國,當地流行以電單車送貨,有超過一萬間電召台,GOGOVAN於韓國便增設召喚電單車服務。他認為,要做好每個市場都要本地化,相應調整公司的技術與服務,並建立熟悉市場的本地團隊。
 
重塑品牌 避免限制發展
 
GOGOVAN 在本港用戶眾多,品牌已家傳戶曉,為何於2020年竟決定將品牌重塑改稱為 GOGOX ? Reeve解釋說,因為新加坡、南韓、越南、印度等市場的物流貨運車種均不是以客貨車為主,如果叫“VAN” 便限制了品牌的發展,亦會令這些市場的客戶產生混淆。他補充說:「當時用了一至兩年時間考慮改名。我們與廣告公司曾想出 GOGOVAN 好 “X” 快作為宣傳口號,過程中我們發現 “X” 的可塑性很大,可以指客貨車、貨車、電單車等,因此便改名為 GOGOX。這樣改名對其他不是以貨車為主的市場比較合適,避免限制品牌的發展。」他指,公司在香港暫時仍會用司機和客戶熟悉的名稱 “GOGOVAN ”營運,保持雙線品牌發展。
 
Reeve 表示,近年科技行業及初創企業發展迅速。他回憶道:「當年要集資很困難,我們經過了幾個融資的寒冬時期。早期有一些網約車應用程式興起,這些初創企業為投資者帶來很高回報,吸引很多人投資。但其後失敗的初創企業漸多,導致投資減少。最難忘是公司上市前曾經兩次差點破產,幸好最後渡過難關。我覺得創業要經得起風浪,解決很多問題。正如我們擴張業務及招聘人手,都曾付出很多『學費』,都是初創企業必經的階段。創業人士亦要留意,初創企業發展的起伏比正常公司大及快,特別是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因為科技正在不斷創新。」
 
過去數年,新冠疫情影響各類活動,Reeve坦言疫情減少了用戶叫車的次數,例如外出運動、用膳和購物等。他指,更多人改為在家工作和網上購物,所以公司改為推廣速遞、點對點服務。此外,疫情期間,染病或被隔離的人士不方便領取藥物,公司便開設專責小隊服務被隔離人士,利用車隊派送物資及協助政府收取檢測樣本。

 

新嘗試加強客戶服務
 
除了協助抗疫外,公司近年亦有一些新嘗試,例如發展保險科技(InsurTech)業務。Reeve 解釋道:「我們平台的司機、送貨的車輛有保險需要,而客戶亦有保障貨物的保險需要。客戶以前未能容易地為運送的貨物購買保險,現在我們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保險服務,加強客戶服務,保障運送貨物過程中免受損失,令客戶更依附我們的生態系統。」他亦提及在送貨過程中,將貨物帶上樓是最花時間,故公司正研發使用送貨機械人,冀可節省司機送貨上樓的時間,現正進行試驗中。
 
Reeve 預期,物流科技將越趨先進,例如送貨機械人、無人駕駛車輛及自動化倉庫將逐漸普及。這些改變會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有望降低物流成本,為物流業推進新的里程碑。

 


Last Review Date : 02 July 2024